桂枝汤加四神丸是什么中药组成

别名: 久泻丸、故纸四神丸
组成: 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
出处: 《内科摘要》卷下。
功效: 温肾暖脾,涩肠止泻,大补下焦元阳。通癸水,保戊土,散虚寒,固真阴。
主治: 命门火衰,脾肾虚寒,纳差便溏,五更泄泻或产后泄泻,肚腹作痛。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心、食前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水1碗,煮生姜4两,红枣50枚,水干,取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药理作用: 对小肠运动的影响《中成药研究》 (1981;9:31):四神丸及其组成二神丸、五味子散和单味药物五味子、吴茱萸,对家兔离体小肠的自发活动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痉挛;亦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四神丸与肾上腺素抑制肠管作用的比较表明,本方的抑制作用并非通过OC一受体而起作用。
临床应用: 1.五更泻:脾肾虚寒,饮食不思,五更必作泻,法宜温补肾元,用四神丸加减治之。吴茱萸1两(盐汤浸炒),五味子2两(炒),破故纸4两(酒浸炒),白茯苓3两,人参1两5钱,炒白术3两,罂粟壳1两,干姜8钱,生姜8两,红枣百枚,先将姜、枣煮熟,去姜,取枣肉和药捣丸,如梧桐子,临卧用米汤或姜汤送下4钱。
2.过敏性结肠炎:患者9年多经常腹泻,大便溏薄不成形,每日泻3-5次,无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症,曾经中西药治疗未效。实验检查:大便有脓球少许。X线钡剂灌肠透视和摄片所见:结肠充盈良好,但结肠外形较细,结肠袋较浅,尤以乙状结肠、降结肠和横结肠为明显。诊为过敏性结肠炎。入院后先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不巩固;后考虑到久病入肾,可能为肾泻,故改用四神丸,每3三次,每次6g。药后泄泻即渐减少,服药20天后,大便已成形,每天1-2次;又续服10大,大便正常,腹痛已止。停药观察1个月,疗效巩固。
3.积瘕:阳气式微,清晨泄泻,病在肾经,小腹积瘕有年,亦是阴邪痼冷之疾,宜温补下焦元阳为本原之治法。破故纸4两(酒浸炒),五味子3两(炒),肉豆蔻2两(面裹煨),生姜8两(切片),吴茱萸1两(盐汤泡),大枣百枚,先以姜、枣同煎候烂,去姜,取枣肉和诸药捣丸,每服2钱,临卧盐汤送下。
4.遗尿:患者赵某某,男,16岁,学生,自幼遗尿,每夜至少2次,常因天寒、劳累加重,经多方医治效果不佳。查其舌淡,苔薄白,六脉沉迟,此乃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以四神丸加味施治。补骨脂9g,吴茱萸6g,五味子9g,肉豆蔻7g,益智仁9g,肉桂2g,石菖蒲6g,乌药9g,猪脬1个。将以上中药装入猪脬内,并将其口扎好,用粗针头将猪脬刺数孔,放入盆内,加水1.5公斤,煮沸后1小时左右,去渣及汤液,取猪脬切片食之。1次食完,两剂告愈,随访半年未发。2019-05-31
mcxzy 阅读 1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3:07:1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脾阳虚者症见:泄泻,完谷不化,大便不臭秽,泻而畅,腹中隐痛,手足不温,小便色清,舌淡胖水滑,脉细迟,方选理中汤、附子理中汤、桂枝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胃风汤等;脾肾阳虚者,兼见腰膝无力,清晨溏泄,经年不止,脉沉细无力,方选四神丸、肾气丸、胃关煎等。

  • 六味地黄丸是常用的中成药,由六味中药组成,有滋补肾阴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阴不足、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病证。六味地黄丸多为蜜丸,通常人们会用温开水送服。其实,最好的方法是用温的淡盐水。因为食盐也是一味中药,其味咸性寒,有清火、凉血、解毒的作用。因其味咸,可引药入肾,所以...

  • 清代名医傅青主说,治胃必先强心,治脾必先补肾。这正是中医五脏相关、上中下一体的整体观,放在医间道两个轮子里就很好理解了天上的心阳照射的是地上的胃土,地核中的阳火上来暖的是地上的脾土,所以桂枝汤是很好的治胃方,而附子理中丸是很好的治脾方,因为它们都是从五脏相关的角度去使用的。所以说...

  • 主方:苓桂术甘汤合己椒苈黄丸加减。加减:若兼有腹中攻痛者,加桂枝汤同用,以合营止痛。3、瘀阻肠络 证候:泄泻日久,泻后有不尽感,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面色晦滞,舌边有瘀斑或舌质暗红,口干不欲多饮,脉弦小涩。治法:化瘀通络,合营止痛。主方:少腹逐瘀汤加减。加减:若气血...

  • 除了清热药,峻猛的泻下药如大黄、芒硝等,以及矿物药,服用后容易引起胃部不适或腹痛,也应采用米汤送服,以减少刺激和不良反应。在治疗外感发热时,服用麻黄汤、桂枝汤等解表药时,用热米汤送服,有助于发汗和保护胃气。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用的滋补肾阴的中成药,适用于肾阴不足等症状。虽然通常会...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