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盗汗如何区别和治疗?

自汗主要是白天动不动就出汗,盗汗也称“寝汗”,主要是睡觉时出汗,醒后汗就停了,但两者均是由于皮肤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失常所致。

引起皮肤腠理不固的原因主要分两种:肺气虚和营卫不和。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肺主皮毛,肺气盛我们的皮毛才能致密润泽,反过来肺气虚,皮肤腠理稀疏就容易动不动就出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表虚不固。皮毛是我们抵挡外邪的第一大屏障,皮毛虚寒气风气更容易侵袭人体,出现怕风怕冷,还容易感冒。所以表虚不固的自汗常常还伴有怕冷怕风,容易感冒的表现,治疗上主用生黄芪大补肺气,益气固表,代表方就是玉屏风散,给我们的皮毛加一层屏障。

玉屏风散组成:黄芪,白术,防风

气虚厉害,动则汗出,重用生黄芪,加党参健脾补肺,如果怕冷明显,酌情加附子温阳。

营卫不和是什么呢?“气血在经,是谓营卫”,“营卫”说的是循行于经络四肢的气血,所以营卫不和其实就是气血不和。卫气降敛,营血温升,一收一散处于动态平衡,是营卫和,如果营卫不和,平衡打破,汗液有时处于易于外泄的状态也会引起自汗,这种自汗常常伴有发热,为什么呢?卫气和营阴不和,收强于散时会郁而发热,散强于收时会自汗。所以营卫不和引起的自汗多半有发热,治疗就要调和营卫,主用桂枝和白芍一收一散,敛阴和营,代表方是桂枝汤。

桂枝汤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

汗出多加麻黄根,浮小麦,生牡蛎收敛止汗。

营卫不和以调和营卫为主,所以桂枝汤补的作用并不强;玉屏风散以补气固表为主,偏重于补肺气,两者常多合在一起,补气与调营卫共用。

引起汗出多的原因腠理不固是一大方面,另一方面主要是逼津外泄。为什么说“逼”呢?什么东西可以逼迫津液往外跑呢?主要是“火”。比如阴虚火旺、肝火郁发和湿热外蒸等,“火”性升散,逼津外泄,引起汗出多。阴虚火旺引起的汗出多以盗汗多见,自汗比较少,但也不是没有。这种汗出多半有明显阴虚发热的症状,比如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脸红烘热,口干,舌红等,这类汗出的治疗要以滋阴降火为主,代表方是当归六黄汤。

当归六黄汤组成:当归,生地,熟地,黄芩,黄连,黄柏

潮热厉害,加秦艽,银柴胡退虚热。

湿热郁蒸引起的汗出多的特点是汗比较黏,伴有烦躁口苦,小便黄,大便粘,舌苔黄腻等湿热症状,治疗主要以清热化湿和营为主,代表方是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组成:栀子,黄芩,柴胡,龙胆草,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甘草,生地

里热比较重,加茵陈清退郁热,里湿较重,加薏苡仁,怀牛膝除湿。

自汗、盗汗虽然都是汗出多,病机不同,治疗也大不相同,这也是中医说的“同病异治”。除了比较多见的表虚、营卫不和以及各种“火热”,比较少见的瘀血也会引起汗出多的情况,根据不同的症候随证治之才是正确的治疗方向。2022-07-12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8:20: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自汗和盗汗的区别 自汗是指在白天,稍微一活动就满身大汗的现象,多因脾肺气虚导致,表现为气短乏力、身体困倦、精神差、抵抗力弱、畏寒等症状。盗汗则是在人们入睡或将睡之时,汗液像盗贼一样偷偷泄出来的现象,多为阴虚内热所致,症状多为手脚燥热、口干咽燥、失眠等。2. 方剂解析 《滇南本草》...

  • 自汗通常是因为阳虚,卫阳不足,不能固密肌表,使津液外泄导致的。盗汗是因为虚阳亢而生内热,入睡时卫阳入里,不能固密肌表,虚热蒸津外泄导致的。自汗常用当归六黄汤、龙胆泻肝丸等进行治疗,盗汗常用知柏地黄丸、牡蛎、麻黄根、浮小麦、仙鹤草等进行治疗。以上为自汗和盗汗的区别,需要注意的是患者...

  • 在治疗方法上,盗汗需要采取养阴与清热并重的策略。通过调养阴液和清除体内的热气,可以有效缓解盗汗症状。而自汗则需要固表敛汗,即增强体表的防御能力,减少出汗。这两种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总之,自汗和盗汗虽然都属于汗症,但它们的症状、病因和...

  •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心阴耗伤十分严重,应积极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主要有以下几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如属阴虚...

  • 在中医理论中,治疗盗汗和自汗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盗汗,可以通过滋阴补血、调和阴阳的方法来缓解。而自汗则更多地需要益气固表、温阳散寒的治疗手段。具体治疗方案还需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症状进行调整。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盗汗还是自汗,长期存在都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有...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