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与五脏六俯的关系是什么吗?

眼睛是十二对脑神经中第二对脑神经和第三对脑神经支配,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是文学上的赞美词。

眼睛在中医认为与肝脏有关,肝主目。在西医,眼睛与血液,视网膜神经细胞有关,营养医学认为研究与营养有直接联系。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藏血,有疏泄体内气机的作用,当肝阴虚或者血虚无法上荣于目就会导致眼睛容易疲劳干涩等等,反之,肝火旺,比如烦躁大怒,上攻于目就会导致双目红赤,甚至发炎等等

五轮学说最早源于《内经》对眼与脏腑关系的论述, 《灵枢·大惑论》曰:“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 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 肉之精为约束”。后世医家据此发展为五轮学说,以眼 部不同部位的形色变化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眼部与 脏腑相关部位是:目内眦与外眦的血络属心,称“血轮 ”;黑睛属肝,称风轮;白睛属肺,称气轮;瞳仁属肾 ,称水轮;上下眼睑属脾,称肉轮。

眼部五轮图 此说在宋代多种医学著作中多有发挥。如《太平圣惠 方·眼论》记载:“肝脏病者,应于风轮,……心脏病者 ,应于血(轮),脾脏病者,应于气轮,……肺脏病者 ,应于气轮,……肾脏病者,应于水轮”,对于五轮的 名称,五轮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各轮的主要症状等均 有一定的论述。但是此时五轮在眼中分部仅瞳神属水 与白睛属气较为明确,其余各轮均有缺失。而据考成 书于北宋的《秘传眼科龙木论·龙木总论》当中也有关 于五轮的记载,但“黑睛属肾”与“肝应风轮在内无形”的 说法,又与后世相左,说明至此时五轮的眼部分属尚 未完全定型。直至南宋末年,杨士瀛的《仁斋直指方 论》始将五轮的眼部分属明确为:“眼属五脏,首尾赤 皆属心,满眼白睛属肺,其上下肉胞属脾,两中间黑 瞳一点如漆者,肾实主之”。此说得到后世眼科医家的 认同,将五轮学说的主要内容基本固定下来。

一、肉轮:即上下眼睑、属脾。因脾主肌肉,故称眼 睑为肉轮。

(一)正常现象:脾胃消化吸收与运化的功能正常则 眼睑色黄丰润而有光泽。

(二)病理现象:

1.眼睑下垂、眼睫无力。多中气不足。

2.目乏,多脾虚夹风。

3.眼睑非炎性浮肿,多脾虚夹湿。

4.眼睑红肿硬,多脾胃积热。

5.眼睑湿烂、痒痛,多脾有风湿热。

6.睑结膜乳头、滤泡增生,多脾胃湿热有瘀。 7.睑结膜颜色变淡,多脾虚血少。

二、血轮:即内眦,属心。因心主血,故称血轮。 (一)正常现象:血脉流畅则内眦部血管红活而有光 彩。

(二)病理现象:

1.内眦部充血、刺痛。多心火上炎。

2.内眦部红肿流脓,多心火炽盛,兼有瘀滞。

三、气轮:即白睛部分(包括球结膜与巩膜),属肺 。因肺属气,故称气轮。

(一)正常现象:肺气充沛调顺,邪不易入,则白睛 色白而润泽。

(二)病理现象:

1.球结膜充血,多为热邪犯肺。

2.球结膜水肿,多为风邪犯肺。

3.球结膜肿胀而混浊,为肺热亢盛。

4.眼分泌物深黄而干结,为肺实热;淡黄而稀薄,为 肺有虚热。

5.巩膜充血肿胀,多肺热郁结或郁火上犯于肺。

四、风轮:即黑睛部分(包括角膜、房水、前葡萄膜 )属肝。因肝主风,故称风轮。 (一)正常现象:肝气和顺,肝阴充足,则黑睛色青 而有光泽。

(二)病理现象:

1.角膜溃疡,表面白色为肝热,带黄色为肝脾湿热, 此时舌根部常有黄腻苔。

2.角膜溃疡表面较清洁,或呈灰色,为气虚或肝阴不 足,后者常伴有淡红色的角膜新生血管。

3.角膜或虹膜新生血管粗大者,多火郁于肝,或气滞 血瘀;细小者多肝阴不足。

4.前房积脓,为肝脾实热。

5.瞳孔紧小,多血分有热、或肾热。

6.睫状压痛明显,多肝热重。

7.角膜葡萄肿或眼球突出,多肝火旺或肝气盛。

五、水轮:即瞳孔,属肾。因肾属水,故称水轮。

(一)正常现象:肾阴盛阳充沛则瞳孔色黑有神,目 光炯炯。

(二)病理现象:凡外眼正常而自觉视物模糊,眼前 黑花飞舞等,皆归入曈神疾患(即内障)的范围。包 括现代医学的所有玻璃体病、眼底病、视神经病,多 以肝肾不足为根本,但发病开始可以出现各种不同的 脏腑气血失调的症状。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五脏 健康 的一个全息投影,而且也是整个经络体系的一个参照点!这个是一个比较高深的科学,要全部的了解以现代的知识还做不到!不过古人到是有比较多的经验传承,但能了解到人比较的稀少^_^

传统医学从整体观念的角度出发,认识到眼睛虽然是一个局部器官,但是它与全身,特别是与脏腑、经络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眼睛可以反映出人体各个脏腑的精气的盛衰。整个的眼窝是精气的表现,其中肾的精华表现在瞳孔;瞳孔外的黑睛是由肝精来决定的,因为肝开窍于目;心的表现在眼睛的血络上;肺表现为白睛;脾的精华表现为约束整个眼系。

祝 健康 。

肝脏好与坏大多从眼睛就能看出来。2022-07-13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9:33: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眼睛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紧密相连,中医认为眼睛的健康状况能够反映体内脏腑功能的状况。任何类型的眼睛疾病,除了外伤,都源于脏腑功能的失调,经络不通畅,导致气血津液不能正常上贯于目,最终形成各种眼病。眼睛的病变过程,只是脏腑、经络、视路等环节出现故障后的外在表现。任何眼病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只...

  • 中国传统医学从整体观念的角度出发,认识到眼睛虽然是一个局部器官,但是它与全身,特别是与脏腑、经络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黄帝内经》上说,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又说“诸脉者,皆属于目”。眼睛之所以能够看见万物、辨别颜色,全赖五脏六腑精气的滋养。精气,是人体生命...

  • 在中医理论中,眼睛被视为五脏六腑的重要关联窗口。根据《灵枢·大惑论》的记载,眼部结构被细分为与五脏相关的五个部分,这就是著名的"五轮学说"。这个学说强调了眼睛与内脏之间深刻的联系。首先,内眦和外眦周围的血络归属于心,被称为"血轮",因为心主血脉,其精华体现在血脉的网络中。其次,黑眼...

  • 1.眼睛与肝的关系 肝气通于目。眼睛和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们互相影响,互相滋生,一个人肝脏有病就会通过眼睛表现出来。视觉功能要靠肝脏所藏的精微物质输送到眼部来维持,肝血充调达,则视力正常;肝血亏虚郁滞,则视力下降,形成近视。2.眼睛与脾的关系 脾为后天之本。脾的功能是运化水谷,身体各个器官...

  • 眼睛为肝之窍,目光炯炯、精彩内涵、反应灵敏是肝气充足的表现。五脏六腑之精气都上注于眼,说明眼跟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从眼睛上可以测知五脏的气血变化,对某些疾病可以作出诊断。心主全身血脉,上输于目,目得血养才能维持视觉。脾胃为水谷之海,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不足则目失所养。脾主升清...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