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教学视频

中医脉诊教学视频话题讨论。解读中医脉诊教学视频知识,想了解学习中医脉诊教学视频,请参与中医脉诊教学视频话题讨论。
中医脉诊教学视频话题已于 2025-04-20 14:04:08 更新
- 中医脉诊教学视频
- 怎样通过脉诊看病 10分钟中医让你学会号脉
- 【收藏】中医28部脉象动态图解
- 寸口脉诊分候法:寸、关、尺
- 中医如何号脉?
- 中医把脉的方法
- 想学脉诊不知道该怎么入门?老中医教你这几个诀窍!(珍藏版)
- 中医诊断|脉诊-脉象要素及正常脉象
- 中医脉诊之《郁脉》
- 中医是怎么样把脉看病的?
- 中医脉诊不传之秘:正常脉象的基本特征,没想到原来这么复杂
1. 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2. 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3. 硬软: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4. 浮沉:管表里。浮表症,沉里症。5. 匀乱: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号脉方法详解:早期切脉方法复杂,涉及多个部位,后简化为仅切手腕部脉搏,称为“...
探索中医世界的神奇密码,脉象动态图解带你深入理解健康奥秘。中医脉诊,如同触诊生命脉动的艺术家,通过指尖感知,解读身体的微妙变化。正常脉象如诗如画,均匀有力,每分钟72-90次,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活力。脉象的千变万化 洪脉:如洪水奔腾,象征热邪炽盛,左关肝木过旺,右关脾土有热。它揭示了肝火炽...
寸口诊法,作为中医脉诊的核心,源于《黄帝内经》的智慧。它将寸口分为寸、关、尺三部,左右双手各有六部,象征人体的五脏对应。左手的寸、关、尺对应着心、肝、肾的健康,而右手则对应肺、脾、命门(肾)。掌握正确的寸口定位,是领悟这一古老技艺的关键。定位与解读 寻找脉搏的寸、关、尺并非难事。
脉诊,中医的一种独特诊断技巧,常被称为“把脉”。许多人认为脉诊是件神奇的事,其实,中医专家解释说,脉诊并不那么难,掌握一些方法,你可以在10分钟内学会。脉象是指脉搏跳动时在手指下显现出来的形态,它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强弱、脉道的通畅和气血的盈亏密切相关。心和脉是形成脉象的关键,气血则...
切脉应注意时间、姿势、指法。时间应选在清晨病人未活动时,若病人活动,应休息15分钟左右再进行脉诊。病人可坐位或卧位,手臂伸平,手心向上,使手臂与心脏接近于同一水平。切诊时,三指要同时切脉,用力要平衡,由轻到重,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指力。诊脉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
想要入门中医脉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了解正常脉象:正常脉象表现为大小适中、脉位均衡,脉皮柔和,既有力量又不失弹性,脉气流畅。这是理解异常脉象的基础。掌握常见异常脉象:浮脉:轻取即现,可能表示感冒或气虚。沉脉:深入肌理,可能代表脏腑问题。迟脉:缓慢而沉稳,可能提示寒气阻滞。数脉:快速...
脉诊是中医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按压人体的脉搏来观察脉象的变化,以此推断病情。脉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涉及医学范围广泛,其特点和价值都超越了望诊、闻诊、问诊。脉象的形成与人体脏腑气血密切相关,一旦发生病变,脉象就会随之变化。在临床实践中,脉诊不仅能够判断疾病的进退...
郁脉乃粗意,与细正好匹,其意定部位,何经何脏立,总按为第一,求的粗与细,分取为第二,细辨属何疾。这是《诊脉心法》中的原话。郁脉,从意而论,乃不畅之意,从形而论,乃脉形稍粗,此脉单从一粗细而确定,故而临证容易取得。此粗细,属相对而言,即左右寸关尺,六部相对偏粗的部位...
中医医脉学专著中记载的病脉有28种,但许多病脉是由多种脉象混合构成。例如,感冒之脉可能见浮数(风热感冒)、浮紧(风寒感冒)、沉迟(阳虚感冒)、细数(阴虚感冒)。临床上,细脉可能表示多种病证,滑脉可能表示多种情况。脉诊是中医辨证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出现脉证不符的情况。
一个正常人一呼一吸4至,和缓均匀,即为有神,为常脉,就是正常的脉象,其余即为病脉,当然也要考虑特殊人群,如老人脉略弦,小孩脉数,胖瘦,春夏秋冬也有特殊的正常脉象。浮脉就是轻轻搭手既得,沉脉需重按方得,小于4至的为迟脉,大于4次的为数脉,浮脉在人体主什么病呢,多主表证,沉脉主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