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的 丸散汤 膏剂有什么作用区别?

(1)汤剂:是最常用的剂型。将一贴中药加水煎煮取汁,反复2~3次,并将各次所得滤液混合均匀,分2~3次服。其特点是处方加减方便灵活,口服易吸收且奏效快。但汤剂存在煎煮麻烦,不易保存等不足之处。
(2)丸剂:系药材细粉加粘合剂或药材提取物与赋形剂制成的圆球状剂型。根据粘合剂种类的不同而分为水丸、蜜丸、糊丸、蜡丸、浓缩丸等5种。水丸价格低廉,但放置后往往变硬,在体内难以及时发挥药效。蜜丸多用于慢性病或衰弱患者,但贮存日久易生虫霉败。蜡丸服用时应加热使之熔化后温服。浓缩丸体积小,含药量大,便于服用,但因其崩解度有时不符合要求而影响疗效。
(3)散剂:系将一种或多种药物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未状剂型,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如锡类散,内服可治结肠溃疡,外用吹喉可治口腔粘膜溃疡、咽喉溃烂等。此外还有活血止痛的七厘散;利水通淋的五苓散;吹鼻取嚏的治中风窍闭的通关散等。散剂加工简便、使用方便、吸收迅速,缺点是芳香性成分容易挥发而影响疗效。
(4)膏剂: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膏剂。内服膏剂是将药物用水煎煮,去渣取汁,浓缩后加入炼蜜或糖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的剂型。其特点是质稠味带甘甜,药性平和,便于服用和吸啤,奏效快。外用膏剂,多为膏药,用植物抽提取药物中有啤成分,加红丹炼制而成,通过外贴治疗疥癣疮疡或风湿痛等疾病。2020-03-18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18 19:59:4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外用方面,多应用于疮痈、湿疹或水火烫伤等病症。既可掺撒疮面,也可散布或调敷,用来消散疮疡或拔毒生肌,如金黄散、生肌散等,药能直接接触患部,加强吸收,提高疗效。膏——“膏”是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去渣制成,也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其优点是便于保存...

  • 膏方又叫“膏剂”,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通常由多味中药熬制而成,具有滋补性强、服用方便、吸收迅速等特点。膏方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通过调养脏腑气血,平衡阴阳,补虚泻实起到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治病纠偏、未病先防、已病...

  • 中药的四种剂型:"丸"指圆粒状的药丸;"散"指研末的药粉;"膏"指外敷的膏药,也指内服煎熬成粘稠的成药;"丹"原指金石药炼制的成药,近代把部分精制的丸、散、锭等也称为丹。

  • 外用散剂多应用于疮痈、湿疹或水火烫伤等病症,药能直接接触患部,提高疗效。膏:膏剂是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去渣制成,也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便于保存和服用,适用于身体衰弱或慢性病需要长期调治的病人。外用膏药可分为软膏和硬膏,用于疮疡肿痛、皮肤湿痒等病。丹:在现代中药中,“丹”...

  • 1、汤剂:汤剂吸收快,发挥疗效明显,常用于急症或新病。将中药饮片放入纱锅内加水煎煮即可制成。2、散剂:将中药粉碎混合制成药面,用于口服和外用。适合不宜加热或不能溶于水的药物。3、丸剂:将药物细粉与粘合剂混合制成,药效持久,吸收缓慢。分为蜜丸、水丸等类型。4、膏剂:分为内服膏和膏药。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