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桂枝汤和小柴胡汤的同和不同

  组成:
  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

  桂枝汤: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相同:1 小柴胡汤和桂枝汤都治疗伴有虚证的疾病!2 治疗病证都有恶寒发热的表现!3 都具有解表调和的作用!

  不同:1 小柴胡汤主治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而桂枝汤主治太阳病邪在表!
  2虽然都有虚证的表现,但是正虚不一样,小柴胡汤是正气虚不能驱邪外出,邪虽盛但又不能一举战胜正气,所以邪气与正气在少阳来回交战,邪胜则进一步进入阳明经,表现为发热,正胜则驱邪到太阳经,表现恶寒为主!
  桂枝汤是主治营强卫弱的营卫不和风寒束表。营卫不和致表虚邪乘,风寒束表卫阳遏不能温表则寒,卫阳遏,则郁而发热!营弱不能内守,风性开泄,令营阴外泄则汗出!~

  3 小柴胡汤主治寒热往来,一会冷一会热的半表半里证,桂枝汤主治表虚汗出,恶寒发热的太阳病证!~

  4 都是有调和作用,但是桂枝汤调和营卫,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5 治疗上,小柴胡和桂枝汤都有很广的治疗作用,如表虚导致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寻麻疹等表现营卫不和兼有表证的疾病!!小柴胡就更广,除了治疗半表半里的少阳病还有妇人月经完后感冒和热入胞宫,表现有少阳证的黄疸 等!~

  太多了,说不完了不知道怎么更你说了!~

  主要分辨用桂枝汤还是小柴胡 就看病人 有没有一会冷一会热,有就用小柴胡,没就考虑桂枝汤!当然还有其他,是需要辨证的!~2008-09-11
桂枝汤:
主治:外感风寒,汗出恶风,头痛发热,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杂病、病后、妊娠、产后等见时发热,自汗出,微恶风,属营卫不和者。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见上述症状者。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实表散邪,滋阴和阳。

禁忌: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恶臭等物。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桂枝下咽,阳盛则毙。

各家论说:①《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桂枝汤,辛甘之剂也,所以发散风邪。风淫所胜,平以辛,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收之。是以桂枝为主,芍药、甘草为佐也;风淫于内,以甘缓之,以辛散之。是以生姜、大枣为使者也。②《医方考》:桂枝味辛甘,辛则能解肌,甘则能实表,经曰:辛甘发散为阳,故用之以治风;然恐其走泄阴气,故用芍药之酸以收之;佐以甘草、生姜、大枣,此发表而兼和里之意。③《伤寒附翼》: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用桂枝发汗,即用芍药止汗,生姜之辛,佐桂以解肌,大枣之甘,佐芍以和里。桂、芍之相须,姜、枣之相得,阴阳表里,并行而不悖,是刚柔相济以为和也。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功,用以调和气血者,即以调和表里,且以调和诸药矣。而精义尤在啜稀热粥以助药力。盖谷气内充,外邪勿复入,热粥以继药之后,则余邪勿复留,复方之妙用又如此。故用之发汗,自不至于亡阴,用之止汗,自不至于贻患。④《伤寒贯珠集》:此方用桂枝发散邪气,即以芍药摄养津气,炙甘草合桂枝之辛足以攘外,合芍药之酸足以安内,生姜、大枣、甘草相合补益营卫,亦助正气去邪气之用也。盖以其汗出而邪不出,故不用麻黄之发表,而以桂枝助阳以为表,以其表病而里无热,故不用石膏之清里,而用芍药敛阴以为里,此桂枝汤之所以异于麻黄、大青龙也。

小柴胡汤:
主治:伤寒少阳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思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头痛,舌苔薄白,脉弦数,或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杂病见少阳证者。妇人伤风,头痛烦热;经血适断,寒热如疟,发作有时;及产后伤风,头痛烦热。发热,耳暴聋,颊肿胁痛,胻不可以运。伤暑发疟,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咳嗽烦渴,小便赤;败毒瘀心,毒涎聚于脾,血乘上焦,病欲来时,令人迷困,甚则发躁狂妄,亦有哑不能言者。为挟岚嶂溪源蒸毒之气,岭南地毒苦炎,燥湿不常,人多患此状。瘰疬,乳痈,便毒,下疳,及肝经分一切疮疡。一切扑伤等证,因肝胆经火盛作痛、出血者。肝胆经风热,肿痛色赤。

功效:和解表里。

禁忌:忌发汗,忌利小便,忌通大便。

各家论说:1.《伤寒明理论》:柴胡味苦平微寒,黄芩味苦寒。《内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邪在半表半里,则半成热矣。热气内传,攻之不可,则迎而夺之,必先散热,是以苦寒为主,故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以成撤热发表之剂。人参味甘平,甘草味甘缓,邪气传里,则里气不治,甘以缓之,是以甘物为之助,故用人参、甘草为佐,以扶正气而复之也。半夏味辛微温,邪初入里,则里气逆,辛以散之,是以辛物为之助,故用半夏为佐,以顺逆气而散邪也。里气平正,则邪气不得深入,是以三味佐柴胡以和里。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表邪未已,迤逦内传,既未作实,宜当两解。其在外者,必以辛甘之物发散,故生姜、大枣为使,辅柴胡以和表。七物相合,两解之剂当矣。
2.《医方考》:柴胡性辛温,辛者金之味,故用之以平木,温者春之气,故就之以入少阳:黄芩质枯而味苦,枯则能浮,苦则能降,君以柴胡,则入少阳矣;然邪之伤人,常乘其虚,用人参、甘草者,欲中气不虚,邪不得复传入里耳!是以中气不虚之人,虽有柴胡证俱,而人参可去也;邪初入里,里气逆而烦呕,故用半夏之辛以除呕逆;邪半在表,则荣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荣卫。
3.《古今名医方论》引程郊倩:方中柴胡以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以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能开结痰,豁浊气以还清;人参能补久虚,滋肺金以融木;甘草和之;而更加姜、枣助少阳生发之气,使邪无内向也。总之,邪在少阳,是表寒里热两郁不得升之故。小柴胡之治,所谓升降浮沉则顺之也。
4.《衷中参西》:小柴胡汤证,原忌发汗,其去滓重煎者,原所以减柴胡发表之力,欲其但上升而不外达也。

心得全凭自己积累,请自比较。2008-09-10
桂枝汤方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论其味性,桂枝性温味辛甘,芍药性微寒味苦酸,甘草炙用性微温味甘,生姜性温味辛,大枣性温味甘,诸药合用具有辛甘苦酸四味,是调和营卫、滋阴和阳的良方。论其组成,桂枝汤是由两对药所组成,桂枝配甘草入生姜,辛甘温养阳气,亦即辛甘化阳之意;芍药伍甘草入大枣,酸甘滋养阴血,亦即酸甘化阴之义。柯韵伯说:“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还有的医家说,桂枝汤是“无汗能发,有汗能收”之剂,这样估价桂枝汤的作用是很确切的。因为桂枝汤方的组成,“阳中有阴,刚中有柔,攻中有补,发中有收”,所以说,
桂枝汤方的组成包含了“对立统一”的辨证法则,方中既有阴阳的对立,又有动静的结合,既相反而又相成,药味之间互相是对立的,但又是以对方的存在而发挥自己的作用,以达到相对的统一。这就是桂枝汤称为“群方之冠”的理由所在。
有人认为,桂枝汤的作用,是培养汗源,取正汗以祛邪汗。如果说从桂枝汤的主治功用来看,笔者是赞同这一说法的。因为桂枝汤确有培补中焦,兴奋胃气之功。谷气旺盛,汗源则充沛。所以说服桂枝汤后所取之汗是正汗,正汗出而营卫不和的邪汗自止,这是符合病机的,同时,结合方后“……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的服法来看,培养汗源,取正汗的用意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前人有“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戒,这是指桂枝汤全方而言,非指桂枝单味药。如果说桂枝单味药,也能下咽而毙,那就又当别论。还必须指出,仲景提出“酒客”不可用桂枝汤,这是因为桂枝汤方具有辛温助阳,攻中有补的作用,所以凡是湿热蕴中,阳热内盛者,无疑是不能用桂枝汤,这是有临床意义的。
小柴胡汤
组方: 保健、中药、中医、药方、膳食

主治:半表半里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

主治:1.治伤寒中风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痞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

2.或腹中痛,或�下痛,或渴,或欬,或利,或悸,小便不利,或不渴,口苦耳聋,脉弦,或汗后余热不解。

3.及春月时嗽,疟发寒热。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4.亦治伤寒五、六日,头出汗,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不欲食,大便�,脉细者,为阳微结。

加减:(1)呕逆加生姜、陈皮。

(2)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

(3)渴者去半夏,加花粉。

(4)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覆取微汗。

(5)�嗽去参、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6)虚烦加竹叶、粳米。

(7)齿燥无津加石膏。

(8)痰多加栝蒌、贝母。

(9)腹痛去黄芩,加芍药。

(10)�下痞�,去大枣、加牡蛎。

(11)�下痛,加青皮、芍药。

(12)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

(13)本经头痛加川芎。

(14)发黄加茵陈。

归经:足少阳药

方义:(1)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

邪入本经,乃由表而将至里,当彻热发表,迎而夺之,勿令传太阴。

(2)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黄芩苦寒。以养阴退热为臣。

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邪在半里半表,则营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为使也2008-09-10
桂枝汤是辛温解表剂
主要治疗六淫之邪侵入肌表,引起的各种表证。
小柴胡汤是和解剂
主要是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的。2008-09-10
小柴胡汤可以治胆汁反流,桂枝汤是发汗解表的,一般用于感冒初期,用好了两副可愈2008-09-11
桂枝汤主太阳风寒表虚证,小柴胡汤治少阳病。2008-09-11
mcxzy 阅读 664 次 更新于 2024-09-17 15:03: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