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认为人类的天然寿命应该有100岁

《黄帝内经》在第一篇《上古天真论篇》里,开宗明义就谈到人怎样才能「 ”尽终其天年”,天年,即天赋的自然寿命,《黄帝内经》认为人类的天然寿命应该有100岁。也就是说,《黄帝内经》开篇就是要回答:上古之人为什么能活一百多岁?黄帝观察到,上古的人都能度过100岁而形体运动一点都不衰退,还是跟年轻时候一样;现在的人却到50岁的时候,动作就开始衰退了,而且很难活到100岁。这是什么原因呢? 「 ”知道” 尽终其天年的起点 养生的第一大总原则,就是「 ”道”——知「 ”道”、体「 ”道”、合于「 ”道”。 首先,是上古之人「 ”知道”,所以活到一百多岁。这个「 ”知道”不是今天所说的「 ”知道不知道”的「 ”知道”,在古代「 ”知道”是两个词「 ”知”和「 ”道”。「 ”知”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了解、懂得、通晓、明白、掌握;「 ”道”这里是名词。「 ”道”,这里指「 ”养生之道”,即养生的总原则。 光「 ”知道”是不够的,还要「 ”做到”。「 ”知道”和「 ”做到”相差十万八千里。只有「 ”知道”并且「 ”做到”,才可以「 ”尽终其天年”。 那么,这个「 ”道”(养生的总原则)是什么呢?《上古天真论篇》给出的解释就是八个字:「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意思就是「 ”效法阴阳的大规律,与术数相和谐”。这里有两个主题词,一个是「 ”阴阳”,一个是「 ”术数”。 法于阴阳 尽终天年的前提 「 ”阴阳”是《黄帝内经》的总纲领,「 ”阴阳”的观念来源于《易经》,虽然《易经》的原文没有提到「 ”阴阳”两个字,但《易经》通过两个符号「 ”阳爻”和「 ”阴爻”,表达了阴阳思维,即以连续的横线段为阳爻,代表阳,以中间断开的横线段为阴爻,代表阴。《黄帝内经》说,要想养生,首先要搞清楚「 ”阴阳”。 现在谈到养生,说法各种各样,层出不穷。其中有一些甚至是荒谬的、误人的,比如不分具体情况的喝绿豆汤等。这类稀奇古怪的「 ”伪养生”说法都犯了一个基本错误,那就是没有分别阴阳。 人的体质是分阴阳的,人的健康情况、疾病情况等都是分阴阳的,食物、药物也都是分阴阳的,不同的人不可能都吃同一种食物或药物就能有利于健康。而且人的日常生活一定要和天地日月的阴阳变化相符合,比如人的作息、起居、饮食、运动都要效法一天的昼夜旦夕、一个月的晦朔弦望、一年的春夏秋冬等,这些阴阳变化规律不能违背,一旦违背,必定生病。 和于术数 尽终天年的技术 术数的「 ”术”是技术,「 ”数”也不是今天通常意义的数字,而是指「 ”方术”。在古代,这些方法、技术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和于术数”,就是养生的各种方法、技术都要与阴阳大规律相吻合、相和谐。 其实,「 ”术数”就是阴阳的具体体现。以数字为例,中国古代有十个数字。这十个数字不是零到九,而是一到十。其中五个阳数、五个阴数,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十为阴数,所以,数字就是阴阳的体现。因此,当「 ”和于术数”时,养生的总原则就不再是抽象的、虚空的,它就实实在在地表现在每一个人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当中了。具体而言,就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经历的四个方面: 第一个是食饮有节,上古的人懂得养生之道,饮食是有规律的,是有节制的。 第二个是起居有常,起居不仅仅是起床、睡觉,还包括日常的活动。起居要有常规、常度,不能乱来瞎搞。 第三个是不妄作劳,就是指劳动、运动是不过度的,「 ”劳「 ”(劳形、劳神)要守常规,要适度,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 第四个是形与神俱,即形体和精神是合在一起的。前面三条主要讲的是形,这里主要讲神,讲形神合一,神离不开形,形也离不开神。形是神的依托,神是形的主导。 这四个方面包括一个人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养生,说到底就是在这四方面作文章、下功夫。只要这四个方面都能做到,就能像上古之人一样,都能度过一百岁。 阴阳中和 尽终天年的核心 「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八个字再进一步精炼,就提炼出养生的一大基本原则,即「 ”阴阳中和”。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就是「 ”阴阳中和”,从儒释道三家来看,都在讲「 ”中”、讲「 ”和”,儒家讲「 ”中庸之道”,道家讲「 ”中道”,佛家讲「 ”中观”,儒家讲「 ”仁和”,道家讲「 ”柔和”,佛家讲「 ”圆和”。而中医更是讲调和致中。 所以,中医养生,其实就是中国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中医养生的原则,其实就是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体现。 一个人要想身体健康,要想快乐,要想长寿,最重要的就是要「 ”阴阳中和”。 阴阳中和的「 ”和”,就是指和谐,具体又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要与大自然和谐,即天人合一。天和人的关系中,天是阳,人是阴。阳主阴从,大自然为阳,是起主导作用的,人为阴,是处于从属地位的。所以,中国人认为人要服从大自然。人不能破坏自然、违逆自然规律,天地自然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旦人不尊重自然,破坏自然,结果怎样?生态失衡、环境恶化、雾霾肆虐,导致各种健康问题接踵而至。这在中医学看来,都是天人不和的后果。 要与社会和谐、与其他人和谐,这叫人我合一。在人与我这一对关系里,谁起主导作用?当然是自己,自己和别人的矛盾是谁造成的?是自己。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了自己,就战胜了世界。所以,人我和谐的落脚点在「 ”修己”——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然后才能修己安人,人我和谐。 自己的身和心要和谐,也就是形体与精神要和谐,这叫形神合一。在形体与精神这一对关系中,按照《黄帝内经》观点看,精神是阳,身体、形体是阴。道家和中医学,尤其是《道德经》《黄帝内经》都认为人一生下来神气充足,后来长大了,神气慢慢衰退,神气全部衰尽的时候,人就死了。所以说,养生说到底就是养神。精神好、心态好、神气足,人就不会得病。 阴阳中和的「 ”中”,就是指要做到不偏不倚,既不太过、也无不及。但「 ”中”不要简单看成就是度量衡意义上的「 ”中间”、「 ”中心”等,「 ”中”主要是适中、恰到好处的意思。 「 ”中”就是「 ”唯变所适,惟义所在”,唯变所适即随机应变,以适应各种不同环境。「 ”惟义所在”的「 ”义”就是适宜、合适,意思是只要合适了就行,不要拘泥于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 养生正是如此,要根据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养生就是养成一种适合自己的、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张其成)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搜索「 ”中医家"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中医资料。 推荐下载:全新中医家APP,五十万中医人专属软件,只专注中医领域。【社区】以医会友,广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医打造个人品牌,提升医患互动,创建自己的工作室。【会议服务】全国中医会议培训随时报名,轻松加入中医名师互动圈。下载地址:://zhongyijia../down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022-10-12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11 08:23:4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黄帝内经》在第一篇《上古天真论篇》中明确指出,人的天然寿命理应达到100岁。该书探讨了上古时期人们如何能够活到如此高龄,并对比了现代人在中年时期便开始衰退的现象,分析其原因。《黄帝内经》认为,了解并遵循养生之道是实现天然寿命的关键。养生之道包括遵循阴阳法则和术数原则。阴阳是《黄帝内经》...

  • 据《尚书》:“一曰寿,百二十岁也”,可知人类的自然寿命数应该是120岁。《内经》认为只要掌握并正确运用养生之道,人类就有希望健康无病的活过百岁。关于人的自然寿命,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1)性成熟期推算法认为,生物的自然寿命约为其性成熟期的8~10倍,而人类的性成熟期为14~15岁,按此法...

  • 天年是指人类自然的寿命。关于天年具体对应的岁数,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天年是120岁。《黄帝内经》中提到“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在古代,百岁常被视为天年的一种标准,不过随着对生命规律研究深入,现代很多学者根据人体细胞分裂次数等研究推测,人的自然寿命应在120岁左右。这是因为人体细胞...

  • 《黄帝内经》提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认为人的正常寿命可达百岁。《尚书·洪范篇》记载“寿,百二十岁也” ,将天年界定为120岁。 现代科学研究从不同角度推测人类寿命极限。从细胞分裂次数和周期来看,人体细胞平均分裂约50次,每次分裂周期约2.4年,据此推算自然寿命约120岁。从性成熟期...

  • 古人认为人的寿命应该达到120岁,这一观点在《黄帝内经》中有所体现,称之为“天年”。然而,现实中很少有人能活到这个年龄。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可能对此有所影响。《黄帝内经》中提到,遵循阴阳法则,调和术数,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不滥用体力,可以使人身心协调,达到天年。这意味着我们应该...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