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十二经脉与自然十二河水的阴阳对应关系》

人体十二经脉与自然十二条河水的对应,首先表现在阴阳的对应关系上。

对此 有云:“凡此五脏六腑十二经水者,外有源泉,而内有所禀,此皆内外相贯,如环无端,人经亦然。故天为阳,地为阴,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海以北者为阴,湖以北者为阴中之阴;漳以南者为阳,河以北至漳者为阳中之阴;漯以南至江者,为阳中之太阳,此一隅之阴阳也,所以人与天地相参也。”

这段翻译梳理过来意思是说,人体与五脏六腑相通的十二经脉,其气血的流行,就像自然界十二条河流之水流动一样,既有显现于外的源泉,又有隐伏在内的归巢;自然界河流的特点是内外相互贯通而像环一样没有尽头的,而人体经脉之气血也和它一样,是内外贯通、循环不息的。自然界中,在上的天属阳,在下的地属阴。与之相应的,人体腰部以上的部位也就应于天而属阳;腰部以下的部位也就应于地而属阴。根据古法天南地北的阴阳位置:在海水以北的区域就属阴,而在湖水以北的区域就属阴中之阴。在漳水以南的区域就属阳;而在河水以北到漳水之间所在的区域就属于阳中之阴;在漯水以南至江水所在区域则就属于阳中之太阳。而人体十二经脉的分布循行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是与之相对应的。

另外特别说明的是,以上所述,虽然只是反映了自然界部分河流之流行分布与人体部分经脉循行分布的阴阳对应关系,但这就足以说明人体和自然界是相互对应的了。2022-06-29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2:43: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人体十二经脉与自然十二条河水的对应,首先表现在阴阳的对应关系上。对此 有云:“凡此五脏六腑十二经水者,外有源泉,而内有所禀,此皆内外相贯,如环无端,人经亦然。故天为阳,地为阴,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海以北者为阴,湖以北者为阴中之阴;漳以南者为阳,河以北至漳者为阳...

  • 《灵枢·经水》中提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这一论述揭示了人体经脉与自然界水系的对应关系,使人能够与天地阴阳相契合。足太阳膀胱经对应清水,内连膀胱,如地表之水,滋养人体。足少阳胆经对应渭水,内联胆,如河流蜿蜒,滋养生命之源。足阳明胃经对应海水,内联胃,如...

  • 十二经脉与大地十二条河流的对应关系,出自《灵枢·经水》。人与天地阴阳相契合,十二经脉在外与大地河流相对应。足太阳膀胱经对应清水,内联膀胱;足少阳胆经对应渭水,内联胆;足阳明胃经对应海水,内联胃;足太阴脾经对应湖水,内联脾脏;足少阴肾经对应汝水,内联肾脏;足厥阴肝经对应渑水,内联肝脏;手...

  • 天人合一理论在人体经络学上的一个应用,就是借自然之现象来比喻人体,形象地把人体十二经脉与华夏大地上的十二条河流联系起来;也就是在中国古人眼里,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是与古代版图上的清、渭、海、湖、汝、渑、淮、漯、江、河、济、漳这十二条河流是一一对应的。具体的对应关系, 曰:“足太阳...

  • 这段 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借黄帝的问话,将人体的十二经脉与自然之川水河流对应联系起来。而第二部分则是在说,之所以这样联系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用以指导临床诊疗实践的。具体此段 翻译如下:黄帝问岐伯说,人体的十二经脉,在外与自然界的十二条河流相对应,在内则分别连属于五脏...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