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是否可以多加一倍水煮?

一般来说是不一样的。看中药材分量,以及火候的掌控,但是你如果一样药量熬成半碗和熬成一碗应该差别不大。中医熬药有浓度的要求的,本质上来说,只要浓度合适,量不是什么问题,如题中所说,只需要半碗药的浓度是一碗药浓度的二倍即可。并且中药专业人员熬制与自己熬制,区别也很大,自己熬制因为火候控制不当等各因素,可能会大大减少药效。麻黄汤是个汉方,专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而紧。如张仲景记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客观上,药店买回来的麻黄直接用电药煲煮很难煮出沫来,几乎没有。主观上安全意识不强,放松了要求,认为没有沫也没什么关系,事实是有的,只是麻黄的干药材浸泡一段时间再煮,很容易起沫。如果不浸泡开来直接煮,很难煮出沫来。并且麻黄不能以病套方,要脉证为先,细细辩证,医嘱做实,不能想当然,不能差不多,更不能逆脉证而来,也不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煮麻黄汤一定要脉浮紧才吃,心肾阳虚的人不要吃,煮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去上沫。如果是有喝中药需求,最好找中医看看,遵嘱医嘱,合理用药!

中医最大的优势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因此中医里把一些疾病它不是分散看,的,是把这个人作为整体观点来看。辨证论治就是根据患者所处的症型,来决定后续的治疗。中医里把一些疾病分为了很多症型,它不是一个固定的,不是一个单独的,不是一个把它割裂开来看的病,比如,在治疗上我们只有把它症状的诊断清楚后,后面的用药才会相应的进行,就是要说弄清楚到底是处于什么样的症,病人才能个性化的进行治疗,这时才是中医的优势所在。因此麻黄汤和一碗和半碗效果是否一样,好与不好,主要还是根据每个人体质的体质与吸收有关,没有一定说要怎么喝。

2023-01-15
mcxzy 阅读 29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8:43: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一般来说是不一样的。看中药材分量,以及火候的掌控,但是你如果一样药量熬成半碗和熬成一碗应该差别不大。中医熬药有浓度的要求的,本质上来说,只要浓度合适,量不是什么问题,如题中所说,只需要半碗药的浓度是一碗药浓度的二倍即可。并且中药专业人员熬制与自己熬制,区别也很大,自己熬制因为...

  • 麻黄汤的配方精炼,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这四味药材的巧妙组合,以九升水煮煮,麻黄先煎减去二升,去沫后加入其余药物,煮至二升半,滤去渣滓,温服八合,以微微出汗为度。张仲景强调,不必因头痛而急于进食粥食,而是按照桂枝汤的方法适当...

  • 不可多服,令人虚。治身上毒风,皮肉不仁,主壮热瘟疫,山岚瘴气。通九窍,调血脉,开毛孔皮肤。去营中寒邪,泄卫中风热。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发明】[时珍说]麻黄为肺经专药,治肺病多用。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麻黄汤虽为太阳发汗重剂,实为发散肺经火郁之药。...

  • ·因剧烈咳嗽引起的胸部疼痛,可使用芥末贴布。少量日本芥末(不可使用西洋芥末)加10倍量的小麦,搅拌加水,铺在毛巾上,贴在胸部,再用蒸过的毛巾盖在上面,经约10分钟后,贴布变红,就须取下用温水洗净。此外,可参考含痰及支气管炎的单元。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预防发作首重去除诱因 ·不要使用地毯。

  • 目前,一般方剂的分类多照汪昂《医方集解》所分,计分二十二类: 1.补养剂:滋补人体阴阳气血不足,消除一切衰弱病症,如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等。 2.发表剂:疏散外邪,解除表证,如麻黄汤、桂枝汤等。 3.涌吐剂:引邪上越,使其呕吐,如瓜蒂散、参芦散等。 4.攻里剂:以通便导滞,清除肠胃实邪为主,如大承气...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