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望诊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态
四、望姿态
一、望神
(一)望神的含意: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广义──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
的外在表现:生命
狭义──人体的精神活动:精神
(二)望神的原理和意义
• 先天之精→神←滋养后天之精
• 神、精、气三者同盛同衰
• 精能生神,神能御精,精足则形健,形健神旺
望神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三)望神的要点
• 目光(重点)、神情、气色
• 体态、言谈举止、应答反应
得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 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
面色:面色润泽
两目:活动灵敏、精彩内含、炯炯有神
言语呼吸:言语正常、呼吸气息平顺
形态:形体壮实、肌肉不削、形体活动正常
精神:精神充沛、神清、对外界反应合理
饮食:正常或稍减
临床: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轻预后好
得神
失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 失神:无神、精损气亏神衰
面色:晦暗暴露
两目:活动迟钝、目无精采
言语呼吸:言语失常、呼吸气息低弱
形态:形体瘦弱、大肉已脱、强迫 、反
应迟钝、烦躁不安、循衣摸床、摄空理线
精神:神志不清,精神萎靡不振,对外界反
应失常
临床意义: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衰败(虚)
失神
假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残灯复明)
面色:突然颧红如妆
两目:目光突然转亮、浮光外露
言语呼吸:突然言语不休、声音转亮
精神:突然精神转佳、意识似清
饮食:突然思食、索食
临床意义:脏腑精气耗竭,阴阳即将离决
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假神
1、神气不足:轻度失神 虚证患者
2、神志异常
癫--抑郁型(湿痰蒙闭)
狂--兴奋型(痰火扰心)
痫--发作型(肝风挟痰上扰)
二、望面色
• 望色,又称色诊,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 一般以望面部色泽为主
(一)面部色诊原理
面部色诊原理:面部血脉分部丰富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1)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
(2)面色与脏腑有内在联系
(二)面部色诊的意义
1、判断气血的盛衰:
2、识别病邪的性质:
3、确定疾病的部位:
气色正常:脏腑未伤,正气未挫,预
后较好,其病易治
气色不正常:脏腑已伤,正气已虚,
预后不佳,其病难治
色与泽的关系
色与泽,又称“气色”
色属阴,主血,反映血液的盈亏
泽属阳,主气,反映脏腑精气和津液盛衰
《内经》记载望色的方法
(1)按照五色与五脏对应的关系
青--肝
赤--心
黄--脾
白--肺
黑--肾
按照颜面的脏腑分部位诊图(1)
按照颜面的脏腑分部位诊图(2)
(三)望色十法
(四)常色与病色
1、常色:健康人面部的色泽
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有胃
气,有神气
(1)主色──面色、肤色一生不变的色泽
(2)客色──因季节、气候不同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
常色
2、病色
(1)五色善恶顺逆
• 善色-五色光明润泽
虽病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气至”,预后良好
• 恶色-枯槁、晦暗、暴露
气血匮乏,脏腑精神衰败,不能上荣于面,“气不至”,预后较差
《素问 五脏生成篇》
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
白如豕膏、黑如乌羽
青如草兹、赤如 血、黄如枳实、
白如枯骨、黑如炲
(2) 五色主病
1、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
面色淡青或青黑-阴寒内盛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心阳虚衰
面色青灰,突发剧烈心痛-心阳暴脱
眉间、唇周青灰-小儿惊风
五色主病
2、赤色 主热证,亦可主戴阳证
实热:满脸通红、目赤
虚热:午后颧红
戴阳证:面红如妆
五色主病
3、黄色 主虚证、 湿证
虚证:脾虚──黄胖(黄而虚浮)
血虚──萎黄(淡黄枯槁无光)
黄疸:阳黄──黄而鲜明如橘子
阴黄──黄而晦暗如烟熏
五色主病
4、白色 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淡白无华──气血不足
恍 白 ──阳虚水泛
苍 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凝滞
大失血证
五色主病
5、黑色 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和瘀血
肾虚:阳虚──面黑暗淡
阴虚──黑而干焦
水饮:眼眶黑
瘀血:黧黑,肌肤甲错
三、望形态
扁平胸──肺肾阴虚或气阴两虚
桶状胸──肺肾虚损、伏饮积痰
鸡胸──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呼吸节律不整──多为重病
腹部膨隆──肝气郁滞、水肿病、积聚
腹壁青筋暴露──多属肝郁血瘀
脐部突起──水肿、臌胀
腹部凹陷──腹皮甲错,深凹着脊(舟状
腹):精气耗竭,多属病重
四肢肿胀──多见于水肿病
膝部肿大──热痹:风湿郁久化热
鹤膝风:寒湿久留气血亏虚
龟背──先天不足、或后天调理失宜
背曲肩随──心肺精气衰败
脊疳──极度消瘦,脊骨突出
“膝内翻”(“O”型腿)
“膝外翻”(“X”型腿)
二者均属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
小腿青筋暴露──多属血瘀
手指变形──梭状指:风湿久蕴,筋脉拘挛
杵状指:心肺气虚,血瘀湿阻
四、望姿态
• 喜动 仰卧 常揭衣被者 阳证
• 喜静 俯卧 喜加衣被者 阴证
• 角弓反张 肝风内动
• 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邪热扰心
四、望头颈五官九窍
(一)望头面颈项与头发
(一)望头面
1、头形
过小──囟门早闭
过大──先天性脑积水
均属先天性发育不良,多伴智力不全(肾精亏虚)
2、囟门
高突:“囟填”──多属实证、热证
下陷:“囟陷”──多属虚证
迟闭、不闭:“解颅” ──肾气不足
3、头摇
4、面肿──水肿:阳水、
火肿:红肿焮热──火毒邪
热上攻
5、腮肿:耳下肿痛──感受时邪热毒
6、口眼歪斜:中风
三、望躯体
2、望颈项
瘿瘤──颈前颌下结喉之处,有肿物如
瘤,逐渐 长大,可随吞咽移动。
肝郁气结痰凝,或与地方水土有关
瘰疬──颈侧颌下,肿块如垒,累累如串
珠,历历可数。
肺肾阴虚、感受风火时毒
项强──温病火毒上攻,或太阳经证
项软──肾气亏虚、或病危
颈脉搏动──
安静明显:肝阳上亢(高血压)、水肿病
卧位怒张:哮喘、征忡(心肾阳虚,水气凌心)
4、特殊面容:
“惊恐貌”──小儿惊风、狂犬病
“苦笑貌”──新生儿脐风、破伤风
“狮面”──麻风病
3、头发
• 发黑浓密润泽——肾气盛,精血充足
• 发黄稀疏干枯——精血不足
• 片状脱发——血虚受风
• 白发——肾虚 禀赋
• 小儿发结如穗——疳积
(二)望目
五轮学说:
心──内外眦的血络──血轮
肝──黑睛──风轮
肺──白睛──气轮
脾──眼胞──肉轮
肾──瞳人──水轮
目部色诊
目赤肿痛──热证
眦赤:心火
白睛赤:肺火
全目赤肿:肝火、肝经风热上攻
眼胞红肿湿烂:脾火
白睛黄──黄疸(湿热、寒湿)、脂肪沉着
目眦淡白──血虚、失血
目胞色黑晦暗──肾虚
目形主病
目胞浮肿──水肿
老人下睑虚肿:肾脾气虚,失于约束
目窠凹陷──伤津耗液,气血不足
眼球突出──瘿瘤、肺胀、肿瘤(单侧)
目形主病
针眼、眼丹──风热邪毒或脾胃蕴热上攻
眼生翳膜(白内障)、胬肉攀睛
昏睡露晴──脾虚、疳积
目态主病
瞳孔缩小──肝胆火炽、中毒(川乌、有机
磷农药)
瞳孔扩大──肾精耗竭、中风、绿风内障
目翻上视、瞪目直视、戴眼反折──危重
眼睑下垂──脾肾双亏、外伤
(三)望耳
正常人──耳廓红润,厚薄适中
(肾精充足)
1、色泽变化:
润枯——润:肾气充足 枯:先天肾阴不足
淡白──气血亏虚,白而薄肾败(垂危)
青黑──痛、寒
干枯焦黑──肾精亏耗
红肿胀大──肝胆湿热、热毒上攻
耳背络红、耳根发凉──小儿麻疹先兆
2、形态变化:
肉厚润泽──先天之肾精充足
耳薄干枯──肾精不足
耳廓甲错──久病瘀血、肠痈
3、耳道分泌物
脓耳──耳内流脓:肝胆湿热,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四)望鼻
1、五色变化
鼻头色青——腹中冷痛
鼻头色黄——里有湿热
鼻头色白——亡血
鼻头色赤——脾肺二经有热
鼻头色微黑——有水气
鼻头色明润——无病 或病将愈
(四)望鼻
2、形态变化与意义:
鼻红肿生疮──胃热、血热
鼻端色红生粉刺──酒齄鼻:肺胃蕴热
鼻柱塌陷,眉毛脱落──麻风恶候
鼻煽──肺热、哮喘、肺气将绝(久病)
鼻流清涕──外感风寒或阳气虚弱
鼻流浊涕──外感风热
鼻流腥臭脓涕(鼻渊)──肝胆湿热
鼻衄──肺胃蕴热、阴虚肺燥灼伤鼻络
(五)望口与唇
1、色泽
唇色红润:胃气充足,气血调和
淡白──血虚、气血两虚(血不上荣)
深红──实热 深红而干──热盛伤津
赤肿而干──热极
紫暗或暗黑──瘀血
2、形态变化与意义
(1)口唇干裂──热盛伤津,阴虚火旺
(2)口角流涎──小儿脾虚湿盛或成人中风
(3)口唇靡烂──色红:脾胃积热
淡红:虚火
鹅口疮:心脾积热
(4)口唇生疮──疔、疮:火毒郁结
(5)口腔粘膜斑点──麻疹粘膜斑
口撮──上下口唇紧聚:小儿脐风、破伤风
口僻──口角向左或右歪斜:中风
口角掣动──动风之象
(六)望齿与龈
1、望齿
牙齿洁白润泽──津液内充,肾气充足
干燥如枯骨──阴液已伤(胃阴或肾精)
牙齿松动──肾虚
咬牙啮齿──动风、小儿虫积、胃有积滞
2、望龈
正常──色淡红而明润:胃气充足,气血调匀
淡白──血虚、失血
牙龈肿痛──胃火上炎
齿衄──兼红肿:胃火上炎
红肿不甚:脾虚失摄
(七)望咽喉
1、红肿痛: 红肿、疼痛、溃烂、脓点(乳蛾)
──实热(肺胃热毒壅盛)
红色娇嫩,肿痛不甚
──虚热(肾水亏少,虚火上炎)
2、伪膜 松厚、易剥、不出血:肺胃热盛
坚韧、着实、刮不去、出血:白喉
3、辨脓液
咽喉局部红肿高大,有波动感——脓已成
压之坚硬——脓未成
(八)望下窍
1、望前阴
阴囊肿──水疝:阴囊水肿
狐疝:疝气
阴挺──子宫下垂:脾虚下陷
阴部湿疹──肝胆湿热下注
(二)后阴
肛痈──湿热下注或外感热毒
肛裂──燥热
痔疮──风燥湿热
肛瘘──同肛痈、痔疮
脱肛──中气下陷
五、望皮肤
(一)色泽
发赤── 丹毒(抱头火丹、流火、赤游丹)
发黄──黄疸:阳黄、阴黄
发黑──肾阳虚衰
白斑──白殿风:风湿侵袭,气血不荣
(二)润枯
皮肤润燥── 干涩:津液已伤
如鱼鳞片:肌肤甲错
(三)肿胀
肿胀──近按之如泥:水肿(阳水、 )
按之随手而起:气胀(气机不畅)
(四)痘疮
1、天花
2、水痘
(五)斑疹
斑──色深红或青紫,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下,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阳斑、阴斑
疹──形如粟粒,色红而高起,摸之碍手,压之褪色
麻疹、风疹、瘾疹
(六)白 与水疱
白碚—湿温等患者皮肤上出现的白色小颗
粒,多由湿郁,汗出不畅所致
痱子──湿郁湿出不彻(暑湿、湿温)
热气疮──外感风热或肺胃蕴热
缠腰火丹——多为肝火所致
湿疹──湿热蕴结,复感风邪
(七)痈疽疔疖
痈:红肿高大,根盘紧缩(阳证)
疽:漫肿无边,皮色不变(阴证)
疔:形小根深,麻木痒痛
疖: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
六、望络脉
正常络脉:
色浅红,红黄相兼,隐隐于风关之内。其形态多为斜形、单支,粗细适中。
形色主病
浅浮──主表(邪浅、病轻)
沉滞──主里(邪深、病重)
(二)色泽辨寒热
紫热红伤寒,青惊白是疳
三关测轻重
风关──邪浅病轻
气关──邪深病重
命关──危重
透关射甲──凶
(二)望鱼际络脉
(三)望指甲形色
2022-06-26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态
四、望姿态
一、望神
(一)望神的含意: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广义──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
的外在表现:生命
狭义──人体的精神活动:精神
(二)望神的原理和意义
• 先天之精→神←滋养后天之精
• 神、精、气三者同盛同衰
• 精能生神,神能御精,精足则形健,形健神旺
望神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三)望神的要点
• 目光(重点)、神情、气色
• 体态、言谈举止、应答反应
得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 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
面色:面色润泽
两目:活动灵敏、精彩内含、炯炯有神
言语呼吸:言语正常、呼吸气息平顺
形态:形体壮实、肌肉不削、形体活动正常
精神:精神充沛、神清、对外界反应合理
饮食:正常或稍减
临床: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轻预后好
得神
失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 失神:无神、精损气亏神衰
面色:晦暗暴露
两目:活动迟钝、目无精采
言语呼吸:言语失常、呼吸气息低弱
形态:形体瘦弱、大肉已脱、强迫 、反
应迟钝、烦躁不安、循衣摸床、摄空理线
精神:神志不清,精神萎靡不振,对外界反
应失常
临床意义: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衰败(虚)
失神
假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残灯复明)
面色:突然颧红如妆
两目:目光突然转亮、浮光外露
言语呼吸:突然言语不休、声音转亮
精神:突然精神转佳、意识似清
饮食:突然思食、索食
临床意义:脏腑精气耗竭,阴阳即将离决
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假神
1、神气不足:轻度失神 虚证患者
2、神志异常
癫--抑郁型(湿痰蒙闭)
狂--兴奋型(痰火扰心)
痫--发作型(肝风挟痰上扰)
二、望面色
• 望色,又称色诊,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 一般以望面部色泽为主
(一)面部色诊原理
面部色诊原理:面部血脉分部丰富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1)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
(2)面色与脏腑有内在联系
(二)面部色诊的意义
1、判断气血的盛衰:
2、识别病邪的性质:
3、确定疾病的部位:
气色正常:脏腑未伤,正气未挫,预
后较好,其病易治
气色不正常:脏腑已伤,正气已虚,
预后不佳,其病难治
色与泽的关系
色与泽,又称“气色”
色属阴,主血,反映血液的盈亏
泽属阳,主气,反映脏腑精气和津液盛衰
《内经》记载望色的方法
(1)按照五色与五脏对应的关系
青--肝
赤--心
黄--脾
白--肺
黑--肾
按照颜面的脏腑分部位诊图(1)
按照颜面的脏腑分部位诊图(2)
(三)望色十法
(四)常色与病色
1、常色:健康人面部的色泽
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有胃
气,有神气
(1)主色──面色、肤色一生不变的色泽
(2)客色──因季节、气候不同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
常色
2、病色
(1)五色善恶顺逆
• 善色-五色光明润泽
虽病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气至”,预后良好
• 恶色-枯槁、晦暗、暴露
气血匮乏,脏腑精神衰败,不能上荣于面,“气不至”,预后较差
《素问 五脏生成篇》
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
白如豕膏、黑如乌羽
青如草兹、赤如 血、黄如枳实、
白如枯骨、黑如炲
(2) 五色主病
1、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
面色淡青或青黑-阴寒内盛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心阳虚衰
面色青灰,突发剧烈心痛-心阳暴脱
眉间、唇周青灰-小儿惊风
五色主病
2、赤色 主热证,亦可主戴阳证
实热:满脸通红、目赤
虚热:午后颧红
戴阳证:面红如妆
五色主病
3、黄色 主虚证、 湿证
虚证:脾虚──黄胖(黄而虚浮)
血虚──萎黄(淡黄枯槁无光)
黄疸:阳黄──黄而鲜明如橘子
阴黄──黄而晦暗如烟熏
五色主病
4、白色 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淡白无华──气血不足
恍 白 ──阳虚水泛
苍 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凝滞
大失血证
五色主病
5、黑色 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和瘀血
肾虚:阳虚──面黑暗淡
阴虚──黑而干焦
水饮:眼眶黑
瘀血:黧黑,肌肤甲错
三、望形态
扁平胸──肺肾阴虚或气阴两虚
桶状胸──肺肾虚损、伏饮积痰
鸡胸──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呼吸节律不整──多为重病
腹部膨隆──肝气郁滞、水肿病、积聚
腹壁青筋暴露──多属肝郁血瘀
脐部突起──水肿、臌胀
腹部凹陷──腹皮甲错,深凹着脊(舟状
腹):精气耗竭,多属病重
四肢肿胀──多见于水肿病
膝部肿大──热痹:风湿郁久化热
鹤膝风:寒湿久留气血亏虚
龟背──先天不足、或后天调理失宜
背曲肩随──心肺精气衰败
脊疳──极度消瘦,脊骨突出
“膝内翻”(“O”型腿)
“膝外翻”(“X”型腿)
二者均属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
小腿青筋暴露──多属血瘀
手指变形──梭状指:风湿久蕴,筋脉拘挛
杵状指:心肺气虚,血瘀湿阻
四、望姿态
• 喜动 仰卧 常揭衣被者 阳证
• 喜静 俯卧 喜加衣被者 阴证
• 角弓反张 肝风内动
• 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邪热扰心
四、望头颈五官九窍
(一)望头面颈项与头发
(一)望头面
1、头形
过小──囟门早闭
过大──先天性脑积水
均属先天性发育不良,多伴智力不全(肾精亏虚)
2、囟门
高突:“囟填”──多属实证、热证
下陷:“囟陷”──多属虚证
迟闭、不闭:“解颅” ──肾气不足
3、头摇
4、面肿──水肿:阳水、
火肿:红肿焮热──火毒邪
热上攻
5、腮肿:耳下肿痛──感受时邪热毒
6、口眼歪斜:中风
三、望躯体
2、望颈项
瘿瘤──颈前颌下结喉之处,有肿物如
瘤,逐渐 长大,可随吞咽移动。
肝郁气结痰凝,或与地方水土有关
瘰疬──颈侧颌下,肿块如垒,累累如串
珠,历历可数。
肺肾阴虚、感受风火时毒
项强──温病火毒上攻,或太阳经证
项软──肾气亏虚、或病危
颈脉搏动──
安静明显:肝阳上亢(高血压)、水肿病
卧位怒张:哮喘、征忡(心肾阳虚,水气凌心)
4、特殊面容:
“惊恐貌”──小儿惊风、狂犬病
“苦笑貌”──新生儿脐风、破伤风
“狮面”──麻风病
3、头发
• 发黑浓密润泽——肾气盛,精血充足
• 发黄稀疏干枯——精血不足
• 片状脱发——血虚受风
• 白发——肾虚 禀赋
• 小儿发结如穗——疳积
(二)望目
五轮学说:
心──内外眦的血络──血轮
肝──黑睛──风轮
肺──白睛──气轮
脾──眼胞──肉轮
肾──瞳人──水轮
目部色诊
目赤肿痛──热证
眦赤:心火
白睛赤:肺火
全目赤肿:肝火、肝经风热上攻
眼胞红肿湿烂:脾火
白睛黄──黄疸(湿热、寒湿)、脂肪沉着
目眦淡白──血虚、失血
目胞色黑晦暗──肾虚
目形主病
目胞浮肿──水肿
老人下睑虚肿:肾脾气虚,失于约束
目窠凹陷──伤津耗液,气血不足
眼球突出──瘿瘤、肺胀、肿瘤(单侧)
目形主病
针眼、眼丹──风热邪毒或脾胃蕴热上攻
眼生翳膜(白内障)、胬肉攀睛
昏睡露晴──脾虚、疳积
目态主病
瞳孔缩小──肝胆火炽、中毒(川乌、有机
磷农药)
瞳孔扩大──肾精耗竭、中风、绿风内障
目翻上视、瞪目直视、戴眼反折──危重
眼睑下垂──脾肾双亏、外伤
(三)望耳
正常人──耳廓红润,厚薄适中
(肾精充足)
1、色泽变化:
润枯——润:肾气充足 枯:先天肾阴不足
淡白──气血亏虚,白而薄肾败(垂危)
青黑──痛、寒
干枯焦黑──肾精亏耗
红肿胀大──肝胆湿热、热毒上攻
耳背络红、耳根发凉──小儿麻疹先兆
2、形态变化:
肉厚润泽──先天之肾精充足
耳薄干枯──肾精不足
耳廓甲错──久病瘀血、肠痈
3、耳道分泌物
脓耳──耳内流脓:肝胆湿热,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四)望鼻
1、五色变化
鼻头色青——腹中冷痛
鼻头色黄——里有湿热
鼻头色白——亡血
鼻头色赤——脾肺二经有热
鼻头色微黑——有水气
鼻头色明润——无病 或病将愈
(四)望鼻
2、形态变化与意义:
鼻红肿生疮──胃热、血热
鼻端色红生粉刺──酒齄鼻:肺胃蕴热
鼻柱塌陷,眉毛脱落──麻风恶候
鼻煽──肺热、哮喘、肺气将绝(久病)
鼻流清涕──外感风寒或阳气虚弱
鼻流浊涕──外感风热
鼻流腥臭脓涕(鼻渊)──肝胆湿热
鼻衄──肺胃蕴热、阴虚肺燥灼伤鼻络
(五)望口与唇
1、色泽
唇色红润:胃气充足,气血调和
淡白──血虚、气血两虚(血不上荣)
深红──实热 深红而干──热盛伤津
赤肿而干──热极
紫暗或暗黑──瘀血
2、形态变化与意义
(1)口唇干裂──热盛伤津,阴虚火旺
(2)口角流涎──小儿脾虚湿盛或成人中风
(3)口唇靡烂──色红:脾胃积热
淡红:虚火
鹅口疮:心脾积热
(4)口唇生疮──疔、疮:火毒郁结
(5)口腔粘膜斑点──麻疹粘膜斑
口撮──上下口唇紧聚:小儿脐风、破伤风
口僻──口角向左或右歪斜:中风
口角掣动──动风之象
(六)望齿与龈
1、望齿
牙齿洁白润泽──津液内充,肾气充足
干燥如枯骨──阴液已伤(胃阴或肾精)
牙齿松动──肾虚
咬牙啮齿──动风、小儿虫积、胃有积滞
2、望龈
正常──色淡红而明润:胃气充足,气血调匀
淡白──血虚、失血
牙龈肿痛──胃火上炎
齿衄──兼红肿:胃火上炎
红肿不甚:脾虚失摄
(七)望咽喉
1、红肿痛: 红肿、疼痛、溃烂、脓点(乳蛾)
──实热(肺胃热毒壅盛)
红色娇嫩,肿痛不甚
──虚热(肾水亏少,虚火上炎)
2、伪膜 松厚、易剥、不出血:肺胃热盛
坚韧、着实、刮不去、出血:白喉
3、辨脓液
咽喉局部红肿高大,有波动感——脓已成
压之坚硬——脓未成
(八)望下窍
1、望前阴
阴囊肿──水疝:阴囊水肿
狐疝:疝气
阴挺──子宫下垂:脾虚下陷
阴部湿疹──肝胆湿热下注
(二)后阴
肛痈──湿热下注或外感热毒
肛裂──燥热
痔疮──风燥湿热
肛瘘──同肛痈、痔疮
脱肛──中气下陷
五、望皮肤
(一)色泽
发赤── 丹毒(抱头火丹、流火、赤游丹)
发黄──黄疸:阳黄、阴黄
发黑──肾阳虚衰
白斑──白殿风:风湿侵袭,气血不荣
(二)润枯
皮肤润燥── 干涩:津液已伤
如鱼鳞片:肌肤甲错
(三)肿胀
肿胀──近按之如泥:水肿(阳水、 )
按之随手而起:气胀(气机不畅)
(四)痘疮
1、天花
2、水痘
(五)斑疹
斑──色深红或青紫,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下,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阳斑、阴斑
疹──形如粟粒,色红而高起,摸之碍手,压之褪色
麻疹、风疹、瘾疹
(六)白 与水疱
白碚—湿温等患者皮肤上出现的白色小颗
粒,多由湿郁,汗出不畅所致
痱子──湿郁湿出不彻(暑湿、湿温)
热气疮──外感风热或肺胃蕴热
缠腰火丹——多为肝火所致
湿疹──湿热蕴结,复感风邪
(七)痈疽疔疖
痈:红肿高大,根盘紧缩(阳证)
疽:漫肿无边,皮色不变(阴证)
疔:形小根深,麻木痒痛
疖: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
六、望络脉
正常络脉:
色浅红,红黄相兼,隐隐于风关之内。其形态多为斜形、单支,粗细适中。
形色主病
浅浮──主表(邪浅、病轻)
沉滞──主里(邪深、病重)
(二)色泽辨寒热
紫热红伤寒,青惊白是疳
三关测轻重
风关──邪浅病轻
气关──邪深病重
命关──危重
透关射甲──凶
(二)望鱼际络脉
(三)望指甲形色
202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