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歌诀

药性赋和药性四百味我都背过

两者都是中药入门典籍,偏重不同而已,不必拘泥
《药性赋》把中药为四类--寒热温平,它只是把古代某种中药最具有代表性的功效编入歌诀,如果《药性赋》能背熟,那看方子基本能知道这是治哪类病。但不能完全概括中药的药性。
《药性四百味》很全面,第一句是性味,后几句是常用功效。举个黄芪的例子
《药性赋》:“抑又闻补虚弱、排疮脓,莫若黄芪”
《四百味》:“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药性赋》少了个收汗固表,但同时,有些性味功能《药性赋》却比《四百味》多。

《药性赋》好背一点,《四百味》背到后面会串起来。药性赋大致三千多字,四百味有六千多字
当然我建议你两个都背下来,这些都是基本功,如果精力有限,就背《药性赋》,毕竟朗朗上口。

两者各有千秋,不分伯仲。2016-05-29
mcxzy 阅读 26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0:48: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卫。 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

  • 中药歌诀顺口溜:00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00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00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00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00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006.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

  • 人参补元气,止咳生津养卫。黄芪固表托疮,气虚者宜用。白术健脾祛湿,化痰除痞可尝。茯苓利湿通窍,化痰白浊显效。甘草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清火。当归生血补心,益损逐瘀新生。白芍酸寒敛补,泻痢腹痛勿混。赤芍破血通经,产后慎用。生地清热利湿,消热破血解劳。熟地滋肾补血,益髓添精黑发。

  • 歌诀:黄芪鳖甲地骨皮,艽菀参苓柴半知;地黄芍药天冬桂,甘桔桑皮劳热宜。本方由黄芪、鳖甲、天冬、地骨皮、秦艽、茯苓、柴胡、紫菀、半夏、知母、生地、白芍、桑皮、人参、肉桂、桔梗、炙甘草共十七味药组成,各适量,生姜为引,水煎服。功能补阴阳气血,除劳热骨蒸。主治虚劳骨蒸,日哺潮热,自汗盗汗...

  • 《药性赋》把中药为四类--寒热温平,它只是把古代某种中药最具有代表性的功效编入歌诀,如果《药性赋》能背熟,那看方子基本能知道这是治哪类病。但不能完全概括中药的药性。《药性四百味》很全面,第一句是性味,后几句是常用功效。举个黄芪的例子 《药性赋》:“抑又闻补虚弱、排疮脓,莫若...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