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煎煮中药 煎煮中药的底子常识

煎煮中药的基本常识
中药的煎服有很多的讲究,比如说对于煎药的器具,不能选择铁器,对于服用中药,有些需要餐前喝,有些需要饭后喝。这些知识,都是煎药、服药所必须的。今天小编就来教大家怎样煎服中药,才能让药效更佳。
一、煎药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四、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五、服法有讲究
煎好的汤剂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时服。一般一剂分2~3服,一日一剂,如遇特殊情况,可以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疗效。通常中药汤剂应当温服,而针对具体情况也可凉服。
六、服药有禁忌
中药历来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因此绝不能盲目使用民间偏方、秘方,切莫自当“郎中”酿“苦酒”。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配方抓药。以妊娠为例,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视为妊娠禁忌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麝香、三棱、莪术、水蛭等。孕期应慎用的有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七、服药时的“忌口”问题
服药期间凡属生冷、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此外,除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蟹肉,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葱等常规外,还应根据具体病情按医嘱执行。
2017-12-27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8:46: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选用适当的器具:建议使用砂锅或陶瓷锅,避免使用铁锅或铜锅,以免影响药效。2. 药材浸泡:将中药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左右,使其充分吸水膨胀。二、煎煮过程 1. 加水:根据药材的多少和吸水程度,加入适量的水。2. 煎煮火候:先用大火煮沸,然后转为小火慢煎,保持微沸状态。3. 煎煮时间:根据药...

  • 浸泡:将中药放入砂锅中,加入足够的水,浸泡一段时间,让中药充分吸收水分。注意砂锅是煎中药的最佳容器。煎煮:用大火烧开砂锅,然后转为小火,慢慢煎煮。在煎煮过程中,需要不断用勺子轻轻搅拌,防止中药粘在锅底。同时,煎煮过程中需要添加适量的水,确保中药不会煮干。滤汁再煎:煎煮完成后,将药汁...

  •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宜武火急煎,头煎煮沸15-20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即可。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头煎药慢煎20-30分钟,二煎药慢煎30-4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糊,焦糊的药不宜服用。6 注意特殊煎法 先煎药 贝壳和矿石类药物,因...

  •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二煎药煎沸后用文火煎熬30--40分钟。煎煮时间长的话再需搅拌2~3次,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六、服...

  • (1)饮片应加饮用水冷浸60分钟左右,一般头煎加水以浸泡后高出药面2~3cm为宜,二煎加水量至药面即可。(2)浸泡后中药选用武火(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小火)煎服,保持微沸状态并适当搅拌。每剂药需煎煮两次。感冒药头煎沸后文火煎煮20分钟左右,二煎沸后15分钟左右;补益药头煎沸后文火...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