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素问 阴阳别论篇第七 4——邪气郁结阴阳之病症

(原文)

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已。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

结阳者,肿四肢;结阴者,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解读)

“ 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已。 ” 属于死阴的病,不出三天就要 死亡, 属于生阳的病,不出四天就会痊愈。

“ 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 ” 所谓 的 生阳、死阴,如肝病传心 ( 为木生火,得其生气, ) 叫作生阳;心病传肺, ( 为火克金,金被火消灭 ) ,叫作死阴;肺病传肾 ( 肾属足少阴,肺属手太阴 , 以阴传阴,无阳之候 ) ,叫作重阴;肾病传脾 ( 水反侮土 ) ,叫作辟阴,这是不治的死症。

“ 结阳者,肿四肢;结阴者,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 ” 邪气结于阳经,则会四肢浮肿;邪气郁结于阴经,则大便下血 ( 阴 经 伤则血下溢 ) ,初结一升, 稍重一点 大便下血 二升, 更严重的 三结 大便下血 三升 ( 古时一升应该不是现在这么多,就如汉朝时一升等于200克 ) ;

“ 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 阴经和阳经都有邪气郁结,如果偏重于阴经方面的,就会发生“石水”之病, 小 腹肿胀;邪气郁结于二阳( 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 )为消渴之症;邪气郁结于三阳为隔症 ( 气塞阻隔 ) ;邪气郁结于三阴为水肿病;邪气结于一阴一阳为喉痹 ( 咽炎 ) 之病。

今天学习了邪气郁结阴阳之病症。在这里多说一下五行相关, 五行 相乘规律 , 乘,取其乘袭之意。是一种病理的错误现象。相乘是相克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克制过度,导致五行失衡。相乘顺序与相克一致,即是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如木乘土,即木克土过度,土被乘而虚衰,因此土不能生金,导致金弱,无力克制木。

五行 相侮规律 , 侮,是欺侮的意思,与相乘一样,都属于病理的现象。但相侮与相克的顺序相反,所以也叫反侮,即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五行制化,五行相生、相克同时存在。假如只有相生没有相克,就不能维持必要的平衡发展;有相克而无相生,则万物都会凋零。所以相生、相克二者不可或缺。只有二者协调,世间万物才能生生不息。 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2022-06-16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8 23:05: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一、经论基础-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 - 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二、阴阳理论-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 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 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 别于阳者,知病处...

  •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解读)“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 善于医治病 痛 的 人 ,看病人的面色,按病人的脉象,首先要辨明 疾 病属阴还是属阳。“ 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

  • 第七篇阴阳别论篇(第2段) (2019.8.3 1 .周 六早 )【2】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bēn)者,死不治。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腨(shuàn)㾓(yuān);其传为索泽,其传为㿗(tu...

  • “二阳结谓之消”出自《素问·阴阳别论》篇。这句原文常被引用并指导中医对消渴病的治疗。不论从历代文献还是个人经验看,这句 的确有其深刻的指导意义。那么,“二阳”如何解,“结”又何指呢?“二阳结,谓胃及大肠俱热结也。肠胃藏热,则喜消水谷。”这里很明白,二阳指阳明,可以是足阳明...

  • 阴阳,本篇系指脉象而言。别,另外、特殊的意思。由于本篇所论脉之阴阳,侧重于其在三阴三阳经病证诊断方面的意义,与他篇所说的阴阳含义有所不同,故名《阴阳别论》。正如明·吴昆《素问吴注》云:“此篇言阴阳与常论不同,自是一家议论,故曰别论。”论文中心是古人讨论”诊脉以辨别生死“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