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养生小知识——任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统称为“奇经八脉”,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其中,任脉是人体一极为重要的奇经。

任脉起于中极之下,少腹之内,会阴之分,上行而外出,循曲骨、上毛际、至中极,同足厥阴、太阴、少阴并行腹里,循关元,历石门,会足少阳、冲脉于阴交,循神阙、水分,会足太阴于下脘,历建里,会手太阳、少阳、足明于中院,上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官、华盖、璇玑,上喉咙,会阴维于天突、廉泉,上颐,循承浆与手足阳明督脉会,环唇上至下交,复出分行,循面系两目下之中央,至承泣而终,共27穴。

任脉的“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从其循行分布部位论其功能,任脉主要是“任维诸脉”,特别是承任诸经,故称为“阴脉之海”。诸阴经通过阴维会合于任脉,它受阴经交会,也受足阳明、手太阳交会。下部会阴为督脉、冲脉之会,头部又于目下交会于足阳明,都可见其任受诸阴和交通阴阳的作用。任脉的另一功能是作为“生养之本”而“主胞胎”,即有关妊养、生殖。《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性“二七(十四岁)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四十九岁)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杨上善解释“天癸”为“精气”,即以肾精与任脉相联系,故称为“生养之本”,在成年女性则“主胞胎”。

​任脉主治关于下腹部男女生殖器官及咽喉部的疾病,如疝气、阴部肿痛、痞块、积聚、小便不利或遗尿、痔疾等。实证见腹痛,虚证见皮肤瘙痒,气逆则见咽干不利,这均与经络循行相联系。除此之外,还对便泄、痢疾、咳嗽、咽肿、膈寒、脘痛及产后诸疾有治疗效果。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自我养生全书》

关注“一木颂钵催眠疗愈中心“公众号认识我们吧2022-07-08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7:56: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统称为“奇经八脉”,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其中,任脉是人体一极为重要的奇经。任脉起于中极之下,少腹之内,会阴之分,上行而外出,循曲骨、上毛际、至中极,同足厥阴、...

  • 任督二脉是中医理论中的一部分,属于“经脉”中的“奇经”,与十二正经脉合称为“十四经”。以下是关于任督二脉的详细解释:1. 任督二脉的起点与走向:- 任脉:起于人体胞中(少腹),在体表以曲骨穴为起点,从身体正面沿着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浆穴。- 督脉:同样起于胞中,但由曲骨穴向后...

  • 任脉,古代医学中对人体经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属于奇经八脉。它起始于人体的下腹部,具 置在中极之下,沿着腹部内部向上行进,经过关元穴,直至咽喉,最后到达面部,进入眼睛。任脉在中医理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女性生殖功能的重要通道,对于男性而言,它还与多种疾病相关联。《素问·骨空...

  • 督脉——主一身阳经,它位于人体太阳升起的地方,只有当督脉强壮时,人们才能顶天立地。穴位包括大椎穴,它能祛除热毒,抵御风寒。在感冒发烧时,不必吃药,只需在大椎穴进行拔罐或刮痧。任脉——打通任脉,可使人万毒不侵。调理任脉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艾条熏蒸肚脐眼(神阙穴),这具有大补...

  • 任脉的位置:任脉位于人体正中的腹部和胸部。它起始于小腹内的胞中穴,向上经过会阴部,沿着腹部的中线上升至咽喉,再向上到达下唇内的承浆穴。此外,它还与足阳明别脉相交,从胞中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至足底。总的来说,任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脉,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中医理论中,...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