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和行间两个穴位在哪?

穴位:太冲和行间1、太冲(Tài chōng)穴位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穴义〗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向上冲行。
〖名解〗
(1)太冲。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化为急风冲散穴外,故名。大冲名意与此穴同。
(2)肝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热胀的风气,在本穴为输出之状,故为肝经俞穴。
(3)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胀散,胀散之气性热燥,表现出脾气的燥热特性,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急行的风气,其性热燥。
〖运行规律〗循肝经上传中封穴。
〖功能作用〗燥湿生风。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2、行间(Xíng jiān)穴位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人体的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穴义〗肝经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
〖名解〗
(1)行间。行,行走、流动、离开也。间,二者当中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故名。
(2)肝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水湿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水量极小,故为肝经荥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滞重水湿冷降归地而不能成为肝经的上行气血,只有小部分水湿吸热胀散而上行,此部分气血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一是吸热后上炎天部,二是循肝经传至太冲穴。
〖功能作用〗生风化火。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太冲穴什么人用好呢?最适合那些爱生闷气、有泪往肚子里咽的人,还有那些郁闷、焦虑、忧愁难解的人,但如果你是那种随时可以发火,不加压抑,发完马上又可谈笑风生的人,那么太冲穴对你就意义不大了。揉太冲穴,从太冲揉到行间,将痛点从太冲转到行间,效果会更好一些。2013-07-08
没有太行穴,你是不是寻找太冲穴呀,下面我就给你介绍太冲和行间两个穴位: 一 太冲 阴经原穴均称“太”,“冲”指要冲,本穴血气盛,故名太冲。
位置:足背第1、2趾间缝纹头向足背上推,至其两骨联合前缘凹陷中(约缝纹头上两横指处)即是本穴。
主治:痛经、失眠、目痛、头痛、心疼、癫痫、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 二 行间 “行”指经过的意思,行间是由于本穴行于大趾、次趾之间而得名。 位置:位于脚上第一、二趾缝间,趾缝上五分,跖趾关节前。 主治:目赤肿痛、青光眼、月经过多、尿道痛痛、遗尿、头痛、失眠、小儿惊风。2013-07-08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4-10-05 21:33:3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看图吧!。本医师自幼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通过长期医疗实践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使用中药和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不仅止于治病,更重养生。。如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比如你的年龄,病历,发病的...

  • 下肢痿痹。行间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布有来自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足背静脉网及第一趾背动、静脉。主治头痛眩晕,青盲,雀目。目赤肿痛,失眠,癫痫,瘈疭,小儿惊风,胸胁痛,口眼歪斜,遗尿,癃闭,疝气,遗精,月经过多,干湿脚气,以及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

  • 建议:太冲穴是人体的一个穴道,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