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说:阴阳是宇宙之中的规律,是一切事物的本源,是万物发展变化的起源,是生长、毁灭的根本。对人体来说,它是精神活动的根基。治理必须以阴阳为根本去进行考察。从阴阳变化来说,阳气聚集而上升,就形成天,阴气聚集而下降,就成为地。

阴的性质为净,阳则为动;阳,主萌动,阴,主成长,阳,主杀伐,阴,主收藏。阳,主万物的气化,阴,主万物的形体。

寒极会生热,热极会生寒。寒气能产生浊阴,热气能产生清扬。清阳之气下陷,如果不能上升,就会发生泄的病。阴浊在上壅,如不得下降,就会发生胀满之病。这就是违背了阴阳运行的规律,导致疾病的道理。

清阳之气变为天,浊阴之气变为地。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将变成雨;雨源出于地气,云出自于天气。人体的变化也是这样,清阳出于上窍,浊阴出于下窍。清阳从腠理发泄,浊阴内注于五脏。清阳使四肢得以充实,内走于六腑。

水主阴,火主阳。阳是无形的气,而阴是有形的味。饮食五味滋养了形体,而形体的生长发育又依赖于气化活动。脏腑功能由精产生。精是依赖于真气而产生的,形体是依赖于五味而形成的。生化的一切基于精,生精之气得之于形。味能伤害形体,气又能摧残精,精转化为气,气又伤于味。

属阴的五味从下窍排出,属阳的真气从上窍发泄。五味之中,味厚的属于纯阴,味薄的属于阴中之阳;阳气之中,气厚属于纯阳,气薄属于阳中之阴。作为五味来说,味厚会使人泄泻,味薄能使肠胃通利。作为阳气,气薄能渗泄邪气,气厚会助阳发热。亢阳促使元气衰弱,而微阳能使元气旺盛。亢阳侵蚀元气,元气赖于微阳的旭养;亢阳耗散元气,微阳缺使元气增强。气味之中,辛甘而有发散作用的属于阳;酸苦而有涌泄作用的,属于阴。

阴阳在人体内,是相对平衡的。如果阴气偏胜了,阳气必然受损害。同样,阳气偏胜了,阴气也必定受损害。阳气偏胜就产生热,阴气偏胜就产生寒。寒到极点,又会出现热象;热到极点,又会出现寒象。寒邪能操作人形体,热邪能操作人气分。气分受伤,就会因气脉阻滞使人感觉疼痛;形体受伤,就会因为肌肉壅滞而肿胀起来。所以凡是先痛后肿的,是因为气病而伤及形体;若是先肿后痛,是因为形伤而累及气分。风邪太过,形体就会动摇、颤抖,手足痉挛;邪热太过,肌肉就会发生红肿;燥气太过,津液就会枯涸;湿气太过,就会发生泄泻。2022-07-20
mcxzy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4-11-17 20:39: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如以天地来比类人体的阴阳,则阳气发泄的汗,象天的下雨;人身的阳气,象天地疾风。人的暴怒之气,像天有雷霆;逆上之气,象阳热的火。 又,《素问经注节解》 [清] 姚止庵 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夫人汗泄于皮肤者,是阳气之发泄尔,然其取类于天地之...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此篇取此名的含义? 仅仅对于这一篇文章来说,可以分为4个部分,章法布局井然有序。 第1个部分,阐释规律。 阐述了是阴阳五行的基本规律,并指出它们在各个方面的运用情况。《黄帝内经》它不仅仅是一本医学书。“且包罗天文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

  • 本文是“内经”一书中论述“阴阳”基本概念和在医学上予以应用的重要篇章。文中运用阴阳阐明了世界的物质性和事物的矛盾统一规律,并将阴阳五行学说与天、地、人之间的联 系进行分类和归纳,从而以阴阳学说指导医疗的应用和实践。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