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饮食 篇章有哪些

  第一章 《内经》饮食养生总论
  一、《内经》关于饮食养生的精辟论述
  (一)“饮食有节”是“尽终其天年”的关键
  (二)全面配伍
  (三)饮食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
  (四)谨和五味
  (五)食物的归经
  (六)饮食宜忌
  (七)饮食物在人体的消化、输布
  二、食养基础理论
  (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
  (二)以脏象学说为核心
  (三)以经络学说为基础
  (四)以治则学说为运用
  三、食物基础知识
  (一)食物的性味
  (二)食物的应用
  四、从《内经》饮食养生看当今饮食的健康的发展
  (一)“饮食要回归自然”
  (二)开发绿色食品
  (三)关于开发保健食品的几点意见
  (四)营养保健食品有哪些发展途径
  (五)糖果要有新口味
  (六)保健食品的概念及审批
  (七)昆虫类保健食品的开发时不我待
  (八)开发旅游保健食品
  (九)开发美容保健食品
  第二章 《内经》论食养
  一、食养的基本知识
  (一) 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
  (二)寿命长与短的关键在饮食
  (三)吃水果的学问
  (四)食蔬菜要科学
  (五)合理搭配食物
  (六)还是传统的“米麦相扶、干稀两便”好
  (七)“按时择茶”好
  (八)怎样认识“辟谷”
  (九)饮食养生不宜忽略了发物
  (十)中药泡茶常服有害
  (十一)喝酒真能御寒吗
  (十二)与酒相克的食物
  (十三)与鸡蛋相克的食物
  (十四)吃牛肉必须注意的问题
  (十五)喝足水最重要
  (十六)清晨起来最好喝杯水
  (十七)多咽几口唾沫有益健康
  二、食养的基本原则
  ……
  第三章 《内经》论食疗
  第四章 《内经》论食补
  第五章 《内经》论食忌2009-07-16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养生学说”、“药物治疗学说”、“经络治疗学说”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关于饮食的篇章有如下:
第一章 《内经》饮食养生总论
  一、《内经》关于饮食养生的精辟论述
  (一)“饮食有节”是“尽终其天年”的关键
  (二)全面配伍
  (三)饮食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
  (四)谨和五味
  (五)食物的归经
  (六)饮食宜忌
  (七)饮食物在人体的消化、输布
  二、食养基础理论
  (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
  (二)以脏象学说为核心
  (三)以经络学说为基础
  (四)以治则学说为运用
  三、食物基础知识
  (一)食物的性味
  (二)食物的应用
  四、从《内经》饮食养生看当今饮食的健康的发展
  (一)“饮食要回归自然”
  (二)开发绿色食品
  (三)关于开发保健食品的几点意见
  (四)营养保健食品有哪些发展途径
  (五)糖果要有新口味
  (六)保健食品的概念及审批
  (七)昆虫类保健食品的开发时不我待
  (八)开发旅游保健食品
  (九)开发美容保健食品
  第二章 《内经》论食养
  一、食养的基本知识
  (一) 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
  (二)寿命长与短的关键在饮食
  (三)吃水果的学问
  (四)食蔬菜要科学
  (五)合理搭配食物
  (六)还是传统的“米麦相扶、干稀两便”好
  (七)“按时择茶”好
  (八)怎样认识“辟谷”
  (九)饮食养生不宜忽略了发物
  (十)中药泡茶常服有害
  (十一)喝酒真能御寒吗
  (十二)与酒相克的食物
  (十三)与鸡蛋相克的食物
  (十四)吃牛肉必须注意的问题
  (十五)喝足水最重要
  (十六)清晨起来最好喝杯水
  (十七)多咽几口唾沫有益健康
  二、食养的基本原则
  ……
  第三章 《内经》论食疗
  第四章 《内经》论食补
  第五章 《内经》论食忌2015-10-07
记得有以下几处:
《生气通天论》,五味所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藏气法时论》: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2009-07-17
mcxzy 阅读 28 次 更新于 2025-04-12 18:00: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此外,《黄帝内经》中的《灵柩》和《素问》等篇章,进一步归纳总结了药食的四性五味,以及其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如何归经、如何平衡等,为食疗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操作方法。这些内容为后世医者提供了食疗治病的宝贵经验,也使得食疗逐渐成为中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食疗的理念和实践在中...

  • 第一篇:道法自然 1.1 天人合一:追求养生的最高境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2 环境健康:人的健康与周围环境紧密相关,需顺应天时、生态。1.3 阴阳调和:阴阳平衡是养生的核心,需根据体质选择方法。1.4 太极养生:遵循生命规律,通过运动保持活力。第二篇:环境养生 2.1 顺应天时:作息随日出日落...

  • 2. 汉代,马王堆汉墓医书与《黄帝内经素问》一同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则在临床诊疗方面树立了里程碑。3.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以其丰富的医学内容流传至今。4. 明代,王叔和的《脉经》与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等著作进一步丰富了中医学的...

  • 2、《伤寒杂病论》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同时在制剂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历代医家无不尊张仲景为“医圣”,故有“医圣者...

  • 《黄帝内经现代释用手册》这本书,精心挑选了《内经》中的精华篇章,将《内经》的核心思想和理论分为养生学说、阴阳五行、脏象学说、气血精神、经络学说、病因病机以及饮食保健等多个主题进行深入解析。读者通过阅读此书,可以快速掌握《内经》的精髓,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