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会的中医听会穴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解剖〗有颞浅动脉耳前支,深部为颈外动脉及面后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皮下为面神经。〖主治疾病〗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歪斜,面痛,头痛。〖人体穴位配伍〗配颊车穴、地仓穴治中风口眼歪斜;配迎香穴治耳聋气痞;配耳门穴、听宫穴治下颌关节炎。〖刺灸法〗直刺0.5寸;可灸。〖别名〗耳门穴,听呵,听诃,后关。〖穴义〗胆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 1)听会。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也,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也。本穴物质为瞳子髎穴下传的天部寒湿水气,至本穴后,此气吸附了更多的天部寒湿水气并化雨冷降于地,天部气血因而变得虚静,如远处声音听亦能明,故名(除上述解释之外另有一解,此即是从阴阳的角度来解释听会之名。听的感官过程为耳朵接收外部声音,也就是从外入内、从阳入阴。由于声音传递的这一过程是从阳入阴,因此,它要求耳部的气血运行变化也要与此同步,表现出由阳向阴的变化转变,如此,人体外部的声音之阳才能进入体内的阴部,声音感受器才能听之而会。)2)耳门穴。耳,穴在耳部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耳门穴名意指胆经气血由此进入耳腔。如听会之解,本穴的气血变化为气态物散热冷降并化为地部经水,经水则循本穴的地部孔隙进入耳腔,本穴如同胆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穴。3)听呵。听,闻也。呵,大声喝叱之意,此指体表外部的声场强度大于体表内部。听呵名意指体表外部的声场强度要大于体表内部耳朵才能听受。听诃名意与听呵同,诃为呵的异体字。4)后关。后,指头的后部,前为阴、后为阳,此指阳气。关,关卡。后关名意指穴外的阳热之气不能进入穴内。理同听会名解。〖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耳腔。〖功能作用〗清降寒浊。〖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2016-05-28
mcxzy 阅读 28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9:45:4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人体面部,有一个重要的穴位,位于耳屏间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的凹陷处,这就是听会穴。这个穴位的解剖结构复杂,表面有颞浅动脉耳前支,深层则有颈外动脉和面后静脉,且布有耳大神经,皮下则为面神经的活动区域。听会穴具有多种功效,主要针对耳鸣、耳聋、耳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歪斜、...

  • 听会穴位于耳屏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听会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耳前。要找到这个穴位,可以先找到耳屏,也就是耳廓前方呈瓣状的突起。在耳屏的前方,可以摸到一个切迹,这就是耳屏切迹。然后,将手指放在下颌骨髁突的后缘,这里是下颌骨和颞骨相交的地方。当张口...

  • 听会穴主要疏解少阳经气,金门穴主要调和太阳经气。两穴合用,太阳少阳二经双调,解表散邪,启闭开窍之力增强。【主治】伤寒耳聋等相关症状。【操作法】听会穴:患者正坐仰靠或侧伏,于耳屏间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时呈凹陷处取穴。直刺0.5至1寸。金门穴:患者正坐垂足着地,或仰卧,于...

  • 2 听会的位置和功效 听会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1、中医认为,保五官健康,常按摩听会穴。这是因为常按摩听会穴,具有治耳鸣,耳聋,齿痛,口眼歪斜,中耳炎,腮腺炎,下颌关节炎,头痛、面痛等功效。2、按摩听会穴的功效:清降寒浊。

  • 听会穴位于耳珠前下方,张嘴时能找到一个空凹处,属于足少阳胆经。它以治疗各种耳疾见长,包括耳聋、气闭、重听、耳鸣、耳流水、耳脓及耳痒等症状,因此命名为听会。听会穴区域有颜面神经分支、三叉神经分支以及腮腺通过。因此,它不仅能治疗耳部疾病,还广泛应用于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腮腺炎、中...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