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与“易经”

“易经”为群经之首,“黄帝内经”作为华夏最早的医学典籍,以“易经”的五行、阴阳理念为基础,遵循天人合一的规律而衍生的。

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对应五色、五方、五时、五味、五音。

在“内径”中,五行对应人体的五脏,五脏之间也是相互制约、支撑,遵循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

“内经”“五脏生成篇”中“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月刍)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咸(水)伤心(火)、苦(火)伤肺(金)、辛(金)伤肝(木)、酸(木)伤脾(土)、甘(土)伤肾(水),五味所伤皆遵五行所克。

“内径”“金匮真言论”中“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春(木)胜长夏(土)、长夏(土)胜冬(水)、冬(水)胜夏(火)、夏(火)胜秋(金)、秋(金)胜春(木),四时遵循的是五行相克。

“内径”“五运行大论”中“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肝(木)生心(火)生脾(土)生肺(金)生肾(水)生肝(木),五脏相生同五行。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在了解五行相生相克的基础上,可以结合五时进行协调、治理。

天人合一的理念一直是中医发展的纲领,不管如何(科学也好、纰漏也罢),在这个基础上开展的医药行为,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有了纲领才有方向,有了方向才能前行,在前行的路上我们可以进行求索、完善,从而达到进步。2022-06-23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4-11-15 18:55: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联系是有的,无论是易经还是道德经,写书的人意境很高深。都不是凡夫俗子写的。所以这点是联系。都是清静之人,开了智慧的。区别在于,读道德经趋向于领悟真理和心境,而易经趋向于占卜和策略。现在不用可别了解只熟读就可以了。将来的意思随着生活工作慢慢的自然和生活产生作...

  • 《周易》和《易经》的区别是《易经》包含了《周易》,涵盖面更广阔。《易经》它并不是一部完整的著作,它分为《连山》、《归藏》、《周易》三部分。所以《周易》只是《易经》中的一部分。狭义的《易经》,也就是《周易》中的《经》,...

  •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同一本书,没有区别。《黄帝内经》原著简称《内经》,书名加个黄帝二字,大约是告诉后人,此书来源于上古圣人,不是平常人通过生产劳动可以写得出来的。晋代以来说法《内经》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经...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