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到底是怎么来的?

经脉和穴位是和神经血管一样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产物,只不过穴位的存在比较隐蔽,不为人们普遍重视. 经脉和神经血管有所不同,神经和血管是人体中的大交通道路,而经脉却是人体的隐蔽小路,可以说是备用的紧急通道.发生危机才应用的. 中华医学经过几千年的演化,推理出一套理论,摸索出经脉的路径分为十二经,又有经外奇穴及奇经八脉,各个经脉有交接的地方叫络穴,各穴的功用在针灸学说里有记载.2019-07-31
中国的穴位图是中国古代医学的一大突出成就,古有神农尝百草,后又有《千金方》,《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著作,中国古代医学,讲究望闻问切,在治疗方面,内外兼治,在熟知各个药草的药理的同时也讲究通过银针,对人的身体进行筋脉的疏通。2019-07-30
我国的第一部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中就有提到过脉象学说,这本书假借轩辕黄帝和歧伯的对话,来奠基了整个中医基础,这也就引出了我们最著名的理论,不管是整个中医体系还是单独的包括穴位在内的脉象学说,都是由黄帝和歧伯发明的,所以中医又被成为黄岐之术。2019-07-30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进行开发。所以就有了更详细的记载出现,更多的是来自于就医人员的经验。穴道也慢慢被发掘,并且开始整理更详细的脉络。从160到720的跨越,是无数先辈们的知识总结,在长时间的累积下才有了现在。2019-07-30
都是通过古代那些名医一点一点摸索过来的,第一位提出穴位这个名词的是华佗,然后其他医生都在他的基础上来完善人体的穴位图。
中医的穴位我觉得是以前华佗通过自己的研究确定下来的,然后流传下来,又多方改进,才会出现现在完整的人体穴位。2019-07-30
应该还是各代医家和劳动人民的经验所得,比如著名谚语“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就是对足三里穴的概论,而从黄帝内经的160穴到现在的720穴,则可以看得出我们中医学发展的递进性,所以穴位的发展,更多的应该还是一代代人共同的努力的结果。2019-07-31
穴道我们都知道来自于中意,而中医又被称作黄岐之术,这是由于《黄帝内经》中的知识。在这部经典的著作中就有穴道的理论,脉象就是其中的一个中医入门点。在《黄帝内经》中就存在了160个穴道,这就是我们中医穴道的起源。2019-07-30
实践出真知啊,经过不断的摸索已经实践,一步一步慢慢的归纳出来,前人不断的努力后人继续完善,最终完成。古人肯定是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经过一个一个的人摸索,慢慢的就得到了各个穴位的位置了。2019-07-31
盲人摸象,猜的2020-01-28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13 11:52: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当人们探索经络现象时,会发现经络感传会有分支。刺激这个分支点就会产生三个方向以上的经络感传,这些分支点有些就成为穴位。

  • 神经腱梭、触觉小体、环层小体等感觉神经节细胞周围突末端的感受器有关.从发生学观点看,表皮与神经组织有着共同的起源.神经中枢存在各皮肤区域与内脏器官的投射点.因此,穴位与胚胎形态学之间可能有生物形成的相关作用.但是,

  • 中医理论中的“穴位”是人体气血调节的关键点,具有固定的位置,按照时间开阖循环。穴位类似于人体气血流通的阀门,有主次和大小之分,其行为受到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外在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尽管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至今尚未找到确切的答案。个人认为,所谓的穴位,类似于中医理论...

  • 存在,已经验证了经脉的存在,大多数穴位在经脉上,是经脉的敏感点。穴位现在还没办法用科学完全证明,只能证明部分穴位,所以现在的找穴在实际中都是靠经验判断。很多穴位没有明显的依据,但在实际中的确起着效果。这也是现代科学没法解释的。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经脉是电流,声波,震动的良导体,而穴位...

  • 其实说破了很简单,就是古人通过修炼后能够内视自己的经络和直接看见别人身上的经络穴位,然后照着画下来教给普通人。另外为什么古人里只有少数人能尝百草而知道药性呢?因为神农、孙思邈等人都不是凡人,他们都是修道的高人,如果凡人想学他们去尝百草,即使有100条命都不够草毒死的,另外即使凡人不被毒死...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