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出处是哪?

这句话的意思是,正气充实于内,则邪气不能触犯,而邪气的聚集,是因为正气的不足。
出自:先秦至汉时期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素问 评热病论》,原文如下:
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咳甚,上迫肺也。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
译文:
岐伯说:邪气的聚集,因为正气的不足。肾阴不足时,阳邪就乘虚聚合在一起,所以短气,时时发热、汗出、小便色黄,这是因为有了内热,不能仰卧,是胃中不和。仰卧就咳嗽加重,是水气向上迫肺。凡是有水气的病人,微肿的预兆可在目下看出。

扩展资料: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
2022-12-29
mcxzy 阅读 6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3:42: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出自:先秦至汉时期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素问 评热病论》,原文如下: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咳甚,上迫肺也。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译文:岐伯说:邪气的聚集,因为正气...

  • 1.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句话出自《素问·评热病论》,是中医经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 《素问·评热病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主要讨论了热病的病因、病理机制和治疗原则等问题。3. 该句话阐述了疾病发生的一个基本原理,即邪气容易侵入身体虚弱之处。4. 在中医理论中,正气是指人体内...

  • 2. 该语句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是先秦至汉代医学著作中的精华部分。3.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与《灵枢》共同构成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4. 该书在道家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核心理论。5. 《黄帝内经...

  • “邪不可干”的前一句是“正气内存”。这句话的完整句子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 》,里面说到,“真气不正,故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它的意思是当人体肝脏功能正常时,正气十分旺盛,气血充盈流畅,卫外固密,外邪难以入...

  •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句话的含义是,邪气之所以能够侵袭人体,必然是因为人体的正气不足。这一观点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评热病论》。在原文中,岐伯解释说,当人体正气充实时,邪气无法侵犯;而一旦邪气聚集,必定是因为正气相对虚弱。原文进一步阐述,如果人体肾阴虚,阳气就会乘虚而入,导致...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