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什么时候成书的?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黄帝内经》成书时代,古人主要有三种观点:
先秦时期:持这种观点的人有晋代的皇甫谧 ,宋代的林亿、高保衡 等。他们认为像黄帝内经这样科学巨著,非通晓智慧的圣贤大智不能为之,所以必定是黄帝所作。
战国时期:持这种观点的人有宋代的邵雍] 、程颢 、司马光 、朱熹,明代的桑悦、方以智、方孝儒、清代魏荔彤等。其主要理由是:首先,将《黄帝内经·素问》与同样是战国时代的《周礼》相比较,有许多相同之处,足以充分证明两书是同一时代、同一思想体系的作品;
其次,《史记·扁鹊传》中有关医理的内容,与《黄帝内经·素问》的内容相类似,但却朴素、原始得多,而《史记·仓公列传》中有关医理的内容却比《黄帝内经·素问》有所进步,由此推断:《黄帝内经》应当是扁鹊时代以后、仓公时代之前的作品,也就是战国时代的作品。
最后,以《黄帝内经》的文体为例,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先秦之文,多作韵语,而《素问》中韵语的文字特别多。
清代《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进一步肯定了这一说法因为《四库全书》在中国古代学术界有相当高的地位,这种说法也就被许多人所接受。
西汉时期:明代郎瑛从夏禹时仪狄造酒的传说和“罗”出现于汉代等证据推断《素问》产生于西汉时期。

扩展资料:
历史评价
北宋时,高丽国进献《黄帝内经·灵枢》,要求以此交换中国历代史等书。苏轼五次奏本反对,皇帝仍坚持以《册府元龟》等书换回《黄帝内经》。
2011年5月,《黄帝内经》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南怀瑾:《黄帝内经》,它不只是一部医书,它是包括“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所有的医的书。
《黄帝内经》仅代表当时医学理论水平,它是以自然哲学的思维来解释自然科学问题的理论假说,虽然发现了许多客观的规律与结论,也有不少错误的猜测。《黄帝内经》中概念多,但定义少,需要辩证体会;书中有些概念的含义与现代不同,要区别对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帝内经
2022-12-21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7:06:3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黄帝内经》的作者相传为黄帝,但实际上是好几代医学家积累下来的作品,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可能最终定型于汉朝。《黄帝内经》主要讲述了医学常识、人生道理以及养生之道。作者与成书背景:相传作者:黄帝。实际成书:经多代医学家增补发展而成,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可能最终定型于汉朝。主要内容:医学...

  • 《黄帝内经》最终成型于西汉时期。关于其成书时代,古人主要有三种观点:先秦时期:晋代的皇甫谧,宋代的林亿、高保衡等人认为《黄帝内经》是黄帝所作,因此认为其成书于先秦时期。但这种观点更多是基于对作者和书籍地位的尊崇,而非确凿的历史证据。战国时期:宋代的邵雍、程颢、司马光、朱熹,以及明代的桑...

  • 《黄帝内经》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在东汉至隋唐时期仍继续修订和补充。1、《内经》全名《黄帝内经》,与《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旁篇》等六部著作同是秦汉时期医经学派的代表作。《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

  • 成书考略 古人对于《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看法。(一)成书于先秦、战国之时。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有宋代的邵雍,明代桑悦、方以智,清代魏荔彤等。邵雍在《皇极经世》卷八《心学第一、二》中以为《素问》是“七国时书也”、“轩岐之书,类春秋,战国所为而托于上古。”(二)成...

  • 1.《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约在战国到汉代之间,大约是公元前475年至公元220年。2.这部医学经典被认为是由黄帝所著,但实际上是由多位作者在不同历史时期编纂而成。3.《黄帝内经》的编撰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和整理,最终在汉代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文本。4.作为中医学的基石之一,《黄帝内经》包含了大量的...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