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如何理解?

一,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体现了阴阳的相互转化。
二,阴阳转化发生的内在根据是阴阳互藏。阴中寓阳,阳中藏阴,这样才有阴和阳相互转化的可能性。阴阳转化的必备条件是阴阳的消长平衡。消长平衡属于阴阳转化的量变条件,而阴阳转化又是阴阳消长平衡的质变结果。
三,所以"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热生热,热极生寒",这里的"重"和"极"均体现了事物已经达到了"物极"阶段,这也是阴阳转化发生的条件。没有消长的量变过程,就不会有转化的质变过程。

2020-03-29
发烧的人很怕冷,而冻死的人死之前都会觉得很热脱掉衣服2020-03-29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9:25:4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阳化气,阴成形:“阳”能化生“气”,“阴”能构成形体。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到极点就会生热,热到极点就会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寒气可以生成“浊阴”,热气可以产生“清阳”。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清气在下面,如果得不到上升,就会产生不消化的腹泻病。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浊...

  •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的原文精华如下:阴阳理论基础:阴阳是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阳化气,阴成形;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阳相互作用: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

  • 出处:出自战国时期《黄帝内经》里的《阴阳应象大论》。原文节选: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

  • 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泄;浊气在上,则生腹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

  • 寒极生热:指的是在特定的条件下,阴寒之证可以转变为热象。这类似于自然界中冬季的寒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春季的温暖乃至夏季的炎热。热极生寒:则是指阳热的病证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化为阴寒的病证。这反映了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的观点。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对立的双方在...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