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入门必备-六种常见脉象汇总

脉诊在中医临床意义重大,能揭示病性、机体状态、病因、病位及预后。《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中医执业医师复习中,掌握脉象理论结合脉象辩证论治,对临床科目复习大有裨益。

一、浮脉类

1.浮脉:表证或虚阳浮起,举之有余按不足。

2.洪脉:脉体阔大,有力提示热盛。

3.濡脉:虚证、湿困,表现为浮细无力。

4.散脉:脉力不匀,伴随至数,脏气将绝。

5.芤脉:浮大中空如葱管,常与失血伤阴相关。

6.革脉:中空边坚,提示亡血、失精、半产崩。

二、沉脉类

1.沉脉:主里证,轻取不应重按得。

2.伏脉:重按推至筋骨,常见于邪闭厥病或痛极。

3.弱脉:沉细无力,阳气虚衰、气血虚。

4.牢脉:沉按实大而弦长,疝气、症积或阴寒积。

三、迟脉类

1.迟脉:一息不足四至,寒证或邪热聚。

2.缓脉:脉来怠缓,四至,脾虚或湿病。

3.涩脉:迟滞不畅,提示精伤血少的虚证,或气滞血瘀、痰食阻。

4.结脉:迟而时止无定数,寒痰、瘀血、气血虚,或阴盛气结。

四、数脉类

1.数脉:五至以上不足七,热证或里虚证。

2.疾脉:脉来急疾,七八至,热证或里虚证。

3.促脉:数而时止无定数,阳亢、脏衰、痰瘀食。

4.动脉:脉短如豆,滑数有力,可能与痛、惊恐相关。

五、虚脉类

1.虚脉:举按无力,虚证表现。

2.细脉:脉细如线,气血俱虚或湿证。

3.微脉:似有似无,极细软,气血大虚,阳气衰。

4.代脉:迟而中止有定数,跌仆、痛、惊、脏气衰。

5.短脉:不及本部首尾短,无力气损或郁。

六、实脉类

1.实脉:举按充实有力,实证表现。

2.滑脉:往来流利,指圆滑,提示痰湿、食积或实热,常见于青壮年或孕妇。

3.弦脉:端直以长,按琴弦,肝胆病、疼、痰饮,疟疾、老年、健康者可见。

4.紧脉:绷急弹指,如转索,实寒、疼痛、宿食。

5.长脉:首尾端直,超出本位,阳气有余或阳证、热证实证,平人也可见。

6.大脉:脉体宽大,无汹涌,病进、健康状态的区分。

在学习中医脉诊时,理解以上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至关重要。通过脉诊,中医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脉诊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掌握它对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脉诊知识,对个人和家人的健康提供指导。分享知识是支持与鼓励的最好方式,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2024-10-31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0:33: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浮脉:表证或虚阳浮起,举之有余按不足。2.洪脉:脉体阔大,有力提示热盛。3.濡脉:虚证、湿困,表现为浮细无力。4.散脉:脉力不匀,伴随至数,脏气将绝。5.芤脉:浮大中空如葱管,常与失血伤阴相关。6.革脉:中空边坚,提示亡血、失精、半产崩。二、沉脉类 1.沉脉:主里证,轻取不...

  • 革脉:脉象弦大而空,如按鼓皮,主亡血失精。牢脉:脉象沉实有力,弦长而坚,主阴寒内实。散脉:脉象浮散无根,如杨花飘散,主元气离散。芤脉:脉象浮大而中空,如按葱管,主血虚。伏脉:脉象重按始得,甚则伏而不显,主邪闭或厥证。疾脉:脉象急疾,一息七八至,主阳极阴竭。脉诊意义:中医...

  • 浮脉:轻取即现,可能表示感冒或气虚。沉脉:深入肌理,可能代表脏腑问题。迟脉:缓慢而沉稳,可能提示寒气阻滞。数脉:快速如疾风,可能表示热邪在身。滑脉:流利如水,可能表示痰湿或风痰。涩脉:滞涩不畅,可能揭示血瘀或精伤。学习更多脉象:除了上述基本脉象,还需掌握如虚脉、实脉、长脉、短脉、洪脉...

  • 具体到28种基本脉象,它们包括平脉、虚脉、实脉、弦脉、滑脉、涩脉、洪脉、细脉、紧脉、缓脉、芤脉、结脉、代脉、促脉、散脉、微脉、濡脉、芤虚脉、芤实脉、滑实脉、滑虚脉、涩实脉、涩虚脉、洪实脉、洪虚脉、细实脉、细虚脉。每一种脉象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如平脉为正常脉象,虚脉表示气血不足,实脉表...

  • 平脉,又称常人脉,表现为脉象稳定,不疾不徐,不涩不滑,无明显长短、高低、纵横之分,一息五至。平脉范围广泛,包括季节、地域、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北方人脉强实,南方脉濡弱,女子脉速于男子,年老者脉硬而快,儿童脉速。平脉与体质、生活和情绪等因素有关,理解平脉...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