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石柑子的功效与作用

石柑子 (《四川中药志》) 【异名】石气柑、柑子菌芋(《分类草药性》),石蒲藤(《岭南大学校园植物名录》),巴岩香、青蒲芦茶、石葫芦(《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藤桔的全草。 【植物形态】藤桔 藤本。茎多分枝,节间长1.2~2.5厘米。叶革质,矩圆形或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秃净,网脉两面凸起;叶柄有翅,长4~6厘米以上,宽5~12毫米,有时叶柄远长于退化的叶片。花序柄长10~12毫米,下弯,下部有卵状、内陷的苞片3~5枚;佛焰苞长4~6毫米;肉穗花序近球形,直径4~6毫米;萼片6,顶端内弯;雄蕊6,花丝扁平;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1粒,柱头小。浆果红色。花期春季。 生于阴暗湿润的地方,以气报攀登于石上或树上。分布我国南部及四川等地。 【采集】3~4月或9~10月采收。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苦辛,无毒。" 【功用主治】理气止痛,祛风湿。治心胃气痛,疝气脚气,风湿骨痛。 ①《分类草药性》:"消食,治风湿麻木。"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心胃气痛,疝气,除脚气。" ③《广西中药志》:"清热,解毒,祛风湿。治风湿骨痛,耳疮。" ④《四川中药志》:"治小儿五疳,大人寒气入骨,不红不肿,湿流关节,麻木等症。并能止咳,止气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选方】治小儿食滞成疳:石柑子、桐寄生。蒸鸡肝或猪肝服。(《四川中药志》)
提醒您:石柑子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2022-10-12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1:49: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石柑子还有个通俗的名字叫做爬山虎,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其性平,味辛、淡,归肝经,本身具有健胃、止咳、祛风除湿的作用。首先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的患者,往往此类患者表现为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倦怠乏力,舌质是淡的,舌苔是白的,对于此类患者,石柑子可以帮助此类患者健脾和胃,帮助其消化...

  • 石柑子在中医中被认为具有淡而平和的性味,其药理作用多样。主要功能包括祛风除湿,有助于缓解风湿性关节炎带来的不适;活血散瘀,对于跌打损伤和晚期血吸虫病导致的肝脾肿大具有治疗作用;此外,它还能消积止咳,适用于小儿疳积和咳嗽症状的缓解。在使用上,石柑子的剂量一般为0.5至1两,可以采用酒泡的...

  • 1、功效: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散结止咳。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痛、跌打损伤、骨折、小儿营养不良、咳嗽、中耳炎、鼻窦炎、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2、石干紫,又名甘仕祺、石蒲藤、巴项燕,是天南星科石干属石干紫、紫石宝甘的全草。其药物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散结止咳的功效。对风湿关节痛、...

  • 生长于海拔200米至24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阴湿密林中,附生于山谷林下、山谷密林中和树上。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主要功能有: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消积、止咳。还可作用于跌打损伤、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风湿性关节炎、小儿疳积、咳嗽,外用治骨折,中耳炎,鼻窦炎。

  • 【拼音名】Shi Gān Zǐ 【来源】 天南星科石柑子属植物石蒲籐Pothos chinensis (Raf.)Merr.;石柑子P. cathcartii Schott及籐橘P. angustifolium Pres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消积,止咳。用于跌打损伤,晚期血吸虫病肝...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