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知要的成书经过

李中梓(1588—1655年),江苏松江人,是明朝名医,著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本草通玄》等医书24卷。李中梓受《黄帝内经》及名医李杲、张介宾医学思想的影响,认为人身先天之本在于肾,肾为脏腑、三焦、十二经脉之根本,而后天之本则在于脾胃,人出生之后全赖脾胃的荣养,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倘若胃气一败,百药难施,必死无疑。他还认为人体和自然界一样,只有水升火降,阴阳相交,才能维持人体的生长与健康。他说“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强调人体阴阳平衡与相互转化,而其中他更注重阳气对人体的影响。《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文献的经典之一,它形成于战国时代,积累了历代医家的临床医学精华,是古代劳动人民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是历代医家所必读的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分别从阴阳五行、脏腑、病因、病机、诊法、治则、摄生、刺法等方面,进行比较系统的论述,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李中梓一生精熟《黄帝内经》。他抓住《黄帝内经》的重点,删繁从简,进行选择性的类分,编成《内经知要》一书,使《黄帝内经》的内容更加精实简要,后人学起来更加容易。《内经知要》共有上、下两卷,分成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病能八类,将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概括无遗,所以至今仍为后学者所欢迎。

2016-05-31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4-11-17 09:41: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发展史上出现的许多著名医家和众多医学流派,从其学术思想的继承性来说,基本上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历代不少史学家和医学家们对《内经》编纂成书的时代进行了考证,一般认为《内经》虽冠名“黄帝”,但绝...

  •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散灶 “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念掘塌—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

  • 正确答案:A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