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知要的成书经过

李中梓(1588—1655年),江苏松江人,是明朝名医,著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本草通玄》等医书24卷。李中梓受《黄帝内经》及名医李杲、张介宾医学思想的影响,认为人身先天之本在于肾,肾为脏腑、三焦、十二经脉之根本,而后天之本则在于脾胃,人出生之后全赖脾胃的荣养,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倘若胃气一败,百药难施,必死无疑。他还认为人体和自然界一样,只有水升火降,阴阳相交,才能维持人体的生长与健康。他说“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强调人体阴阳平衡与相互转化,而其中他更注重阳气对人体的影响。《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文献的经典之一,它形成于战国时代,积累了历代医家的临床医学精华,是古代劳动人民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是历代医家所必读的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分别从阴阳五行、脏腑、病因、病机、诊法、治则、摄生、刺法等方面,进行比较系统的论述,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李中梓一生精熟《黄帝内经》。他抓住《黄帝内经》的重点,删繁从简,进行选择性的类分,编成《内经知要》一书,使《黄帝内经》的内容更加精实简要,后人学起来更加容易。《内经知要》共有上、下两卷,分成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病能八类,将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概括无遗,所以至今仍为后学者所欢迎。

2016-05-31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12 16:42:0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李中梓(1588—1655年),江苏松江人,是明朝名医,著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本草通玄》等医书24卷。李中梓受《黄帝内经》及名医李杲、张介宾医学思想的影响,认为人身先天之本在于肾,肾为脏腑、三焦、十二经脉之根本,而后天之本则在于脾胃,人出生之后全赖脾胃的荣养,人有胃气则生,无胃...

  • 《内经》知要 ·李中梓校注   内容提要 《内经知要》通行两卷,系明末医学家李中梓(1588~1655年)  (字士材,号念莪)辑注。该书选辑《内经》的精要内容,归为八类,加注阐释。上卷分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藏象五篇;下卷分经络、治则、病能三篇。全书以道生统领,倡虚无神气、...

  • 张景明黄帝内经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0RgC975cgAXSXQK707__ww 提取码: nacg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 晋皇甫谧所撰《甲乙经》一书就是将《素问》、《针经》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合编而成,因此也应作为《黄帝内经》的又一古传本。后世医家十分重视对《黄帝内经》的学习与研究。除上述外,还有许多注释《黄帝内经》的医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医家和著作有: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 意思是张仲景曾经因为明堂(额头中心)和厥庭(两眉中间位置)的气色不仔细观察,谴责那个时代的医生不仔细诊断病象。该句出自明末·李中梓《内经知要·卷上·色诊篇》。《内经知要》共有上、下两卷,分成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病能八类,将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概括无遗,所以...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