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能治小儿哪些病呢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防病意识不断加强,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方法、手段日益受到青睐。每年夏季的伏天、冬季的数九天进行的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就是诸多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那么中药穴位贴敷能治小儿哪些病呢?
中药穴位贴敷能治小儿哪些病呢?
中药穴位贴敷对于患咳嗽、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具有肯定的疗效,尤其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方面疗效较为显著。中医中药扶正培本、健脾益气补肾之法有其独到之处。运用冬病夏治、夏病冬防的方法治疗哮喘和反复呼吸道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穴位贴敷方法简便,无毒副作用,无痛苦,易被小儿接受。坚持贴敷,即可收到益肺健脾的功效。
中医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病变主要在肺、脾、肾。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虚,外邪犯肺,肺失宣降而出现咳嗽流涕,严重者发生肺炎、哮喘;脾主运化水湿,脾虚痰壅,肾不纳气而作喘。所以治疗中就应以宣肺定喘为主。
反复呼吸道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一般发病年龄多为6个月~6岁的婴幼儿,尤以1岁~3岁更为常见,冬春气候变化剧烈时更易反复,有时一年当中要患病8次~10次,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哮喘发病时可出现咳嗽、喘息、胸闷,甚至夜间憋气,喘息加重则不能平卧,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烦躁哭闹、张口抬肩、大汗淋漓等表现。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经常反复发作,日久可使心脏受累,肺脏呼吸功能减退,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一定要引起家长高度重视,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
哮喘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清楚,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及机体免疫力低下在发病因素中起着重要作用。哮喘主要与过敏体质,上呼吸道感染和空气污染有关。如果宝宝有哮喘病家族史和个人过敏史(如小时患有湿疹、过敏性鼻炎)或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其患哮喘病的几率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引起机体过敏的因素很多,如花粉、粉尘、虫螨、羽毛、油漆、牛奶、鸡蛋、鱼虾、药物(如阿司匹林、青霉素)等,甚至冷空气、异味、剧烈运动都可以成为发作的诱因。中医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哮喘、鼻炎有很好的前景。
中药穴位贴敷注意什麽
一般贴敷4小时~6小时,如贴后局部烧灼感明显,可在贴后2小时取下,夏季三伏,冬季三九时每9天~10天贴一次,连贴3年效果最好。适用于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可治疗及预防哮喘的发作。
注意事项:贴敷当日禁洗冷水浴;禁食生冷辛辣腥膻的食物。
贴敷后局部反应:个别患儿贴药局部会有痒、热、微痛等感觉,贴敷后皮肤有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部分患者局部皮肤可出现红疹、水疱,局部会有瘙痒感。遇到这种情况严禁搔抓,可涂敷炉甘石洗剂,防止发生感染。禁止涂敷含激素类的药物。严重者请医生处理。
禁忌症:年龄≤1岁者;发热患者,体温超过37.5℃者;特殊体质及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处皮肤破损者;严重荨麻疹患者。□ 王素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药穴位贴敷能治小儿哪些病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2024-08-28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9:40:5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小儿中药穴位贴敷适用于多种儿科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腹痛、消化不良、厌食等。其他疾病:如夜啼、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三、常用药物与穴位 常用药物: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配伍。例如,治疗感冒流涕、鼻塞等...

  •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儿童由于感染了细菌、病毒和支原体等病原菌以后,引起了咳嗽的症状,既可以采用口服的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采用中药贴敷的方法进行治疗。中药贴敷治疗属于外用的方法,中药贴敷的药物成分主要包括麻黄、白芥子等,这些药物具有良好的化痰止咳效果,并且可以通过穴位的刺激能够有效的治疗儿...

  • 中药贴敷疗法主要针对虚寒性遗尿患者。目前开展的中药贴敷主要侧重肺热型咳嗽,该型临床中较常见,包括哮喘及肺炎喘咳,发作期与缓解期均配有相应贴敷药物。此外还包括小儿腹泻贴、小儿健脾贴、小儿腹痛贴,在临床中使用广泛。中药贴敷、耳穴压豆均为无痛苦治疗,治疗室配备儿童玩具,可转移患儿注意力,操...

  • 针对性:中药贴敷疗法主要针对的是虚寒性遗尿患者。这意味着,如果小儿的遗尿症状是由于体质虚寒所引起的,那么中药贴敷疗法可能会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适用范围:虽然中药贴敷疗法在小儿遗尿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但目前临床上更广泛地应用于肺热型咳嗽、哮喘、肺炎喘咳以及小儿腹泻、健脾、腹痛等方面。因此,在...

  • 适应病症:小儿支气管哮喘;小儿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小儿肾病综合征缓解期、遗尿、肾虚者。禁忌人群: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瘢痕体质者;发热、咳黄浓痰、咯血患者;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慎用人群:...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