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小儿穴位敷贴有宜忌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贴敷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因其副作用少、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优点,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但儿童在贴敷时要注意宜忌。
适应病症:小儿支气管哮喘;小儿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小儿肾病综合征缓解期、遗尿、肾虚者。
禁忌人群: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瘢痕体质者;发热、咳黄浓痰、咯血患者;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慎用人群: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如错过头伏者也可在中伏开始贴敷,第三次贴敷顺延10天。
贴敷时间
2岁以上儿童贴药时间为0.5~2小时,年长儿2~4小时。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儿能够耐受为度,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贴敷的疗程一般为3~5年。
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
1、正常皮肤反应及其处理
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或出现小水疱,极少数可以出现大水疱。患者敷药处皮肤多数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
贴敷部位如果出现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或者给予湿润烧伤膏外涂以减轻不适感。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疱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2、不良皮肤反应及处理方法
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红肿、大水疱、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
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可外涂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皮肤局部水疱或溃烂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搽烫伤软膏、万花油、红霉素软膏等。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
如果水疱体积过大,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医院寻求治疗。
出现上述情况时,患者均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注意事项:
1、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2、贴敷药物部位出现水疱者注意局部防止感染。
3、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脱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4、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只可用清水洗涤,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5、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2024-08-05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7 02:16:3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禁忌人群: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瘢痕体质者;发热、咳黄浓痰、咯血患者;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慎用人群: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

  • 10、每个人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即使患有冬病,也非人人适合,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而定。三伏敷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原来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11、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门诊或者小儿推拿店医生的指导...

  • 冬病夏治尤以穴位贴敷备受推崇,夏季的穴位贴敷习称“三伏贴”。三伏贴就是利用冬病夏治的原理,在每年夏季,三伏天期间贴才能见效,可以起到补阳气循环,增强抵抗力的作用。贴敷前后,需要我们注意几点:1.一次需要贴2~6个小时,有些容易过敏的病人,建议贴2个小时就可以,最长6个小时。2.贴敷时...

  • 而夏季三伏天正是进行“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的最佳时机,可以有效预防秋季疾病的发生。专家强调,在治疗期间及日常生活中,必须避免冷饮的摄入,同时热带水果等“发物”也要少吃。因为这些食物不仅容易导致皮肤过敏,还可能诱发或加重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除了注意饮食外,家长还应注意孩子的日常防护。在...

  • 纳入蜜膏内拌匀后摊在白布上贴患处。从初伏第10日开始贴,每天贴6~8小时,至三伏末日为止。虽然冬病夏治效果显著,但并非人人适用。孕妇及两岁以下婴儿、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等人群均不适宜敷贴治疗。因此,在进行冬病夏治前,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是否适合该方法。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