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之感冒各症治疗妙招

《黄帝内经》中有云“ 不治已病治未病”。 意思是在平时要对身体进行良好的保养,预防大于治疗,不要指望生病之后,吃药能迅速好转。正如“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但凡事并无绝对,在看到我们班的小朋友生病几日后能够迅速回归,我们班级大家庭,好奇心驱使我,询问了已经感冒和发烧的孩子宝妈,原来也都是各有绝招。得知只要在感冒发烧的初期好好治疗护理,那么就能很快复原身体。尤其严重的感冒,只要大家按我以下方法去做,不论是孩子、成年人还是老人的感冒,基本是不需要吃太多的药物,基本都能缩短病程,治愈感冒。

刚刚有一些感冒的症状:如身体感觉发冷了、或感到头痛、头晕、头重了、或身体疲乏及酸痛、或总流清水鼻涕、或是咽喉已有疼痛时就要及时处理。

此时需要 尽快排出病毒 ︰西医说感冒的致病原因是病毒,而病毒至今没有特效药,所以你就不必去想着用吃药解决,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大量喝温开水, 一天喝上几大杯的温开水,多上几次厕所,是排出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如咽喉肿痛明显时可以在 温水中稍稍加一点盐 , 喝这种淡淡的温盐水,能很快缓解咽喉的疼痛。

1、尽快排出寒气︰ 受凉是感冒的诱因,只要有手脚冰凉的情况,肯定是受凉了,尽快排出寒气是治愈感冒的关键。

食疗中的 葱姜蒜是排寒最好的食物 ,有的人喜欢用几片生姜加上一勺红糖煮水喝去寒,有的人喜欢用几颗葱煮水喝发汗去寒,当受凉又伴有咳嗽时,在生姜红糖水中加入几瓣大蒜一起煮,喝下能祛寒、止咳嗽。总之,不论是用葱姜蒜祛寒,还是吃上一顿热辣辣的火锅祛寒,都能很快增加身体内的热量,让毛孔开放,透过出汗排出寒气。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用 温水泡脚出汗排寒 ,效果同样不错, 受风寒严重时,可以一边喝著生姜红糖水,一边泡脚,一定要用桶泡,更容易出汗。也可以取清艾条1/4根,撒碎后放入桶中,用滚开的水冲泡化开后,再加入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冒汗,再多喝温开水,寒气同样很快能排出。

2. 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及休息︰ 只要是有感冒症状了,一定要及时休息,这是减轻病情,让身体尽快恢复的关键。 一般经过大量的喝水,喝几次温热的葱姜蒜水,再泡脚出汗祛寒后,尽早的休息,第二天身体基本就能复元了。

3.感冒后浑身酸痛怎么办?

浑身酸痛说明体内寒湿重,一定要多喝几次生姜红糖水,生姜可以多放。一次放上6~8片都可以。

4.感冒后发热了怎么办?

感冒后发热了要看 手脚的温度 。虽然体内的温度已超出了正常的体温,但 手脚仍是冰凉 的,说明 体内的寒仍重,仍需要喝生姜红糖水,发热时再加上1~2颗葱一起煮,利于发汗。如果体温偏高,手脚已不再发凉了,这时要停喝生姜水而大量地喝温开水。 一般发热都在夜里,很多人就不喜欢在夜里喝水,怕尿多,影响睡眠, 只要是发热,不要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必须多喝水,这是快速降温,快速排出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当你全身发烫,几大杯的温水喝下去,再尿几次后,能明显地感到身体容易出汗,只要一出汗,体温就能很快的降到正常。然后再注意休息,盖好被子,防止受凉。

5、感冒后 第二天 的处理很关键。

一般经过头天的紧急祛寒、发汗、多尿的方法处理后,第二天的身体基本就能恢复正常,但身体比较虚弱,这一天的处理很关键,关系到是否反弹的问题。

首先要看 舌苔 ,如果 舌质仍发白。

第一,这一天再喝一次生姜红糖水巩固一下,同时仍要多喝温开水。

第二,饮食很关键,这一天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可以吃鸡蛋、猪肉及各种性平的菜蔬,不能吃鱼、虾等上火的食物,也不能吃山药等补虚的食物,吃这些食物后,特别是孩子,又会再发热。

第三,这一天的休息也很重要,不要过于疲劳。如果第二天身体感到明显疲乏,虚弱,可以吃鳝鱼,补虚而又不上火,这时的鳝鱼只能烧红烧鳝段或烧汤,不要加姜葱,只放少量的蒜调味就可以了。 成人可以吃当归粉,一天两次,一次半勺或量稍稍比平时多一点,能很快恢复体力。 咳嗽治疗的若干偏方在 《黄帝内经》之咳嗽的若干偏方 里有记载,需要的朋友可以关注。

祝身体健康,干饭香香。加油!2022-06-07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4-11-13 07:00:4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感冒每个人都会有的,但是感冒会使人感到很难受,一般会出现咳嗽,鼻塞,头痛,身热等症状,那么感冒的治疗妙招以下:

  • 要想感冒好得快不妨试试以下方法:每天用60℃温水冲服一杯含1000毫克维生素C泡腾片,症状就会逐步减轻,感冒也会提前结束。喝一碗热的姜糖水,约15分钟后,身体便开始大汗淋漓。出汗后周身会感觉轻松舒适;再好好地睡上一觉,感冒便会很快痊愈。洗脸时,...

  • 外贴治疗各种感冒。方法:取5×5厘米的麝香膏两张,并将速效伤风胶囊中的药粉少许,均匀撒在膏药上,分别贴于两脚心的涌泉穴位上,每日换一次,按摩2~3分钟,一般感冒只需1~3天即可减轻或治愈。     ...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