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针灸医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针灸也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为儿科疾病,除了有发烧,咳嗽,哮喘,遗尿,腹泻,厌食等常见疾病外发生频繁,特别是在治疗脑瘫,脑积水,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良好的后遗症治疗儿童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对针灸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综合起来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镇痛作用;(2)调整作用;(3)促进防卫、提高免疫机能作用。镇痛方面,其最突出成果是针刺麻醉,现已广泛用于100多种外科手术中,并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调整方面,它主要是通过对人体呼吸、消化、内分泌、泌尿、血液及神经等各大系统的病理状态,起到良性的调整作用,从而使机体机能状态得到改善或恢复;促进防卫、提高免疫力方面,主要表现为针灸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总之,针灸对人体各大系统许多器官和组织有明显调整作用,特别是在病理状态下,它可以使偏盛偏衰或失衡紊乱的脏腑机理恢复常态,这就是针灸能治疗许多疾病的基本原因之一。为了充分保证针刺的安全,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1、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2、体质虚弱的患儿,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取卧位;3、应避免针刺到血管,以防出血,对有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儿,不宜针刺;4、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处,不宜针刺;5、人体某些部位如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的穴位,应掌握好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6、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腧穴一般不宜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刺法,不宜留针。针灸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显著特点就是通过刺激人体肌表腧穴或特定部位,激发经络系统的感应与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治病,简、便、廉、验、适应症广,且无毒副作用。2013-12-06
针灸在中医里面治病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针灸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镇痛作用、调整作用和促进防卫、提高免疫机能作用。镇痛方面,针刺麻醉已成为100多种外科手术中的常见麻醉方法,疗效显著。调整方面,针灸通过调节呼吸、消化、内分泌、泌尿、血液及神经系统等,改善或恢复机体功能。促进防卫、提高免疫力方面,针灸能有效抗炎并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中医针灸正是基于这一原理,通过针刺病灶部位的特定“穴位”,以打通该部位的“血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这一过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刺激身体的特定穴位,调节气血的运行,使气血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疗法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即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调整身体机能,预防疾病的...
1、针灸为什么能治病:针灸治病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辨证、辨经络,达到调和阴阳、疏通经脉、扶正祛邪的目的。针灸不同于中医内科的一方面,中医内科、中医外科用中医方法治病,最主要的是辨证,然后用药。针灸还需要辨经,明确与该疾病相关的经络,然后选取经络上与治疗该疾病、症状或证型相关的穴位进行治疗。2、...
首先,针灸能够产生镇痛作用,其机制包括外周神经作用、中枢神经作用、脊髓水平、丘脑水平、大脑皮层水平以及通过影响中枢神经递质来实现。其次,针灸还能够调节人体各系统的功能,例如,针灸可以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通过调整心脏和血管的活动状态,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除...
针灸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身体的气血流通,进而恢复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这种疗法的原理基于经络理论,即人体内存在一条条看不见的经络系统,它们连接着身体的各个部位,负责传输气血。针灸通过针刺或艾灸这些穴位,可以激活经络,促进气血的流动,从而改善身体的健康状态...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 中草药名方:茯神汤的功效与作用 20次阅读
- 按摩命门穴有什么功效 19次阅读
- 芍药是什么,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10次阅读
- 南蛇藤作为药材的功效是什么?如何进行栽培? 26次阅读
- 中医针灸都有哪一些禁忌? 14次阅读
- 银翘散中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配伍意义的药组是 39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