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扭肚藤的功效与作用

扭肚藤 (《岭南采药录》) 【异名】白花茶、假素馨、青藤仔花(《岭南采药录》),左扭藤(《岭南草药志》)。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扭肚藤的嫩茎叶。 【植物形态】扭肚藤 藤状灌木,高2~4米。小枝微有毛。单叶对生;卵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1.5~3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尖,基部 *** 、截头状或稍心形,被微毛或近秃净或沿背脉上有柔毛,具短柄。聚伞花序稠密,常生于侧枝之顶,多少被柔毛;花柄极短,长2~3毫米,被疏毛或近秃净;萼被毛,裂片线形,长5~10毫米;花冠白色,芳香,高脚碟状,管长约2~3厘米,裂片矩圆形,长6~10毫米;雄蕊2,内藏;子房上位,2室。果球形,直径约4毫米。花期7月。 野生,常攀援于灌木丛中。分布我国南部。 【采集】夏、秋采收嫩枝叶,切段晒干。 【药材】干燥茎圆柱形,多截成长约3~5厘米的段落,粗约1~5毫米;幼枝茶褐色被疏毛,或近光滑,节部稍膨大。质坚,断面粗糙,木部白色,中央具明显的髓部或形成空洞。叶茶褐色,对生,卵状披针形,全缘,质薄而脆,易碎。以叶多、茶褐色、枝少者为佳。 产于广东等地。 【性味】《岭南草药志》:"味微苦,性凉。"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治湿热腹痛,肠炎,痢疾,四肢麻痹肿痛,瘰疬,疥疮。 ①《岭南采药录》:"治湿热腹痛,大便不畅,煎服。煎汤洗疮疥。" ②《岭南草药志》:"清利湿热及消滞。"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治肠炎,痢疾,消化不良,风湿性关节炎,跌打骨折。"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选方】①治湿热腹痛:扭肚藤五钱,阮生龙五钱,乌臼树三钱,红救主三钱,七枝莲三钱,独脚柑三钱,槐花米三钱。水煎服。 ②治四肢麻痹肿痛:假素馨适量,与猪蹄煎汤服。 ③治鼠疬:白花茶叶、老鼠柏。二味共炖酒内服,其渣外敷。 ④治牙骹蛇(牙骹附近患淋巴管炎,很快令牙关不能开合):扭肚藤叶五钱,不七草五钱.水瓜叶五钱,白菊花五钱。捣烂取水服,药渣加三黄散敷患处。 ⑤治乳疮:扭肚藤一两,赶狗章二钱。水煎服。 ⑥治流血不止:扭肚藤晒干研末密封,适量内服或外用。(选方出《岭南草药志》)
提醒您:扭肚藤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2022-09-24
mcxzy 阅读 183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8:34: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 治疗腹痛:扭肚藤能有效治疗腹痛,可与其他中药材如阮生龙、七枝莲、槐米等一起水煎服。- 舒经止痛:扭肚藤具有舒经作用,能治疗四肢麻木肿痛。将其用清水煎煮后,药液涂抹在患部可起到消肿、止痛的功效。- 止血疗伤:民间也常用扭肚藤来止血,治疗跌打损伤。此外,关于扭肚藤的食用方法需注意...

  • 扭肚藤的味道微苦,性凉。入药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腹痛、肠炎、痢疾、四肢麻痹肿痛、瘰疬、疥疮等症。内服时煎汤,用量约为0.5至1两。外用则可煎水洗或捣敷。在民间疗法中,扭肚藤还有诸多应用,如治湿热腹痛、四肢麻痹肿痛、鼠疬、牙骹蛇、银或乳疮等。提醒:使用扭肚藤前,请...

  • 1 清热解毒 扭肚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湿热腹痛、急性胃肠炎、急性扁桃体炎、痢疾等症,外用还可治疗疥疮、毒蛇咬伤。2 利湿消滞 扭肚藤具有利湿消滞的功效,对四肢麻痹肿痛、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很有疗效。3 营养价值 扭肚藤茎叶中含有扭体藤甙A、B、C,10-羟基-女贞...

  • 扭肚藤的功效显著,主要体现在清热解毒和利湿消滞方面。在医疗上,它被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痢疾、消化不良、急性结膜炎和急性扁桃体炎等多种疾病。根据传统草药记载,《岭南采药录》中提到,它可用于缓解湿热腹痛和大便不畅,甚至可用于清洗疮疥。《岭南草药志》则强调其清利湿热和消滞的功效。广州部队...

  • 中药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源自木犀科植物Jasminum elongatum (Bergius) Willd.的嫩茎叶,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地。它具有清热、利湿和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湿热痢疾、腹痛、风湿热痹、四肢肿痛、瘰疬和疥疮等病症。扭肚藤的别名包括白花茶、假光凯父威先计素馨等,体现了其丰富的草药文化。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