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中医经典古籍之一,东汉时期张仲景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为“方书之祖”。
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
2020-01-01
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
2020-01-01
《金匮要略》1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东汉张仲景撰于3世纪初,属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伤寒杂病论》历经传抄失真失散,伤寒部分经晋太医令王叔和收集、整理、编次,形成《伤寒论》一书,当时杂病部分失传。《伤寒杂病论》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被北宋翰林学士王洙...
总的来说,《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对于中医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张仲景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医疗经验,并将其记录在《金匮要略》中,为后世的中医药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金匮要略》是一部3卷本,共25篇的中医经典著作,主要关注内科杂病的诊断和治疗。从第二篇至第二十二篇,它详尽地探讨了包括痉证、湿病、百合病等多种内科病证的脉象分析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辩证论治和方剂配伍的基本原则,堪称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石之一。该书的核心内容着重于内科病证的详述,...
《金匮要略》是清代徐彬于1671年撰写的医学著作,全书共二十五卷。作者在注释《金匮要略》时,按照该书的条文顺序进行诠释。其注文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在注释之后,作者有时还会补充论述,目的是进一步阐述原著的深奥之处。书中包含了大量的个人见解,受到了后世医家的高度评价。《金匮要略》现有多种清刻...
《金匮要略方论》,又名《金匮要略》,是一部专攻内科杂病的临床著作,由东汉医家张仲景在公元三世纪初撰写。原作《伤寒杂病论》在西晋时期被王叔和整理为《金匮玉函要略方》。宋朝校正医书局的孙奇、林亿等人在王洙发现的古简基础上,精选出以杂病为主的篇章,改名为《金匮要略方论》。这部书收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