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熬膏药的方法!

消炎膏药及其制作方法,消炎膏药的特征在于其组分重量配比如下:芙蓉叶25~35;天花粉45~55;大黄45~55;姜黄15~25;白僵蚕25~35;黄芩45~55;黄柏30~35;赤芍15~25;乳香15~20;没药15~25;薄荷15~20;白芷20~25;生甘草20~25;冰片10~15;紫花地丁45~55;牡丹皮15~25;蒲公英15~25;陈皮20~25;膏药基质适量。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冰片、乳香、没药磨成细粉备用;将芙蓉叶、天花粉、大黄、姜黄、白僵蚕、黄芩、黄柏、赤芍、薄荷、白芷、生甘草、紫花地丁、牡丹皮、蒲公英、陈皮加水煎煮、过滤、浓缩成浸膏;将细粉与浸膏混合均匀后再搅入膏药基质中。还有一种是将紫花地丁、牡丹皮、蒲公英、薄荷、陈皮加水煎煮、过滤、浓缩成浸膏;将芙蓉叶、天花粉、大黄、姜黄、白僵蚕、黄芩、黄柏、赤芍、白芷、生甘草、冰片、乳香、没药磨成细粉备用;浸膏、细粉与膏药基质混合均匀后摊涂于表褙材料上。

中药熬制方法

熬制方法:

1、将一包草药全部放入锅中(砂锅最好,切忌用铁锅),用冷水浸泡20分钟,水位超过药2寸为宜。
2、将锅加热,水开后继续加热15分钟时,将药汁倒出一小碗(锅内应余少量水),再往锅中加冷水。
3、继续加热,水开后继续加热10分钟,再将药汁倒出一小碗,再往锅中加冷水。
4、继续加热,水开后继续加热8分钟,倒出最后一小碗药汁。
5、将3碗药汁混在一起,均分为3份为一日药量。

注意事项:

每日三次,早饭前,午晚饭后服用。胃功能不好者,每餐后服用。如需加糖,在服用前加入,忌与药物同煮。
中药切忌冷饮,可将盛药汁的器皿放入热水中加热。煎药前首先将药物加凉水浸泡1小时左右,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煎药最好用砂锅,也可用金属容器。加水后浮在水面上的药要用筷子上下翻动,使中药完全浸泡于水中,水面要高出中药2~3厘米,煎药一般先用大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一般每剂应煎三次,第一次煎制时间为开锅后30分钟,第二次用开水量较第一次应少,煎制的时间为开锅后40分钟,第三次同第二次。三次各取药汁150~200毫升,混合均匀后,每日饭后半小时服用。还有一些需特殊煎制的药物:如龟板、鳖甲等应先煎一小时后,再与其余药物同煎。有一些药物需冲服,如三七粉、西洋参等�吞服、溶化兑服的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把煎好的药汁重新放入锅内加热,把需溶化的胶类药品倒入药汁中,加热使之溶化。也可将2~3副中药一起放入锅中煎制,再分2~3天服用。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冬天或有冰箱的病友使用。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2006-07-30
方法如下:1、炒黄丹。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急住火,需用铲子不断翻炒。2、炼油。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3、火上下丹。这时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急住火。4、加入药面。离火后油稍凉,药面则缓缓加入其中,急用木棍搅拌,侯其油平,则再加贵细药面。5、摊膏药。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用竹筷团起,随布大小,以竹筷点布之中心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2022-11-17
大体上熬膏药有以下几个步骤:\x0d\x0a配料:按处方规定将药物称量准确,需要炮制的药依法炮制合格备用,另将需要兑入的细料研细(80目以上)另储备用(摊膏药时用)。\x0d\x0a炒丹:将章丹(四氧化三铅)置铁锅内加热,翻炒至砖红色,取出放冷备用,炒丹的目的是去掉丹中的水分,防止下丹时由于丹中含有水分遇高温的炼油发生迸裂造成操作人员伤害。\x0d\x0a炸料:将配好的炮制合格的药材按药材的大小,质地的不同,分别依次倒入油中加热处理,至炸枯(留有存性不能全部炸成黑炭)捞出药材,过滤药渣备用。\x0d\x0a炼油:炼油是熬好膏药的关键,油炼不好是制不出好的膏药的,炼油的时间最快也需要3.5-----4个小时,在这期间要不断的用漏勺撩油,(目的防止窝烟,降温防止着火)要控制好火候,炼至滴水成珠(炼油滴水中不扩散类似形成一个小圆珠)即可。\x0d\x0a下丹:有两种情况一是火上下丹,二是离火下丹。离火下丹必须有二人操作,将炼至滴水成珠的炼油迅速从火炉上移到锅架上,一人才持鲜木棍,一人通过细罗(60目的)将炒好的丹均匀撒入炼油中,并迅速搅动,使丹油充分化合,丹有黄色转为灰褐色最后至黑色,将油滴入请水中试膏药的老嫩,至合格,迅速细流到入冷水中并按一个方向搅动,用手不断的撕拔拧成拳头大小的陀,清水中泡之,每日换水两次。二十天后捞出晾干水分,沾上滑石粉装瓷瓶中密封即可。摊膏药:取已去火毒的膏药低温加热融化,60度加入研细的细料搅匀,就可摊膏药了2023-01-04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4-09-19 12:38: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