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明太冲在什么位置

取太冲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太冲穴;或者拇趾。

阴阳离合论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第六篇。阴阳,指阴经和阳经。离,分也;合,并也。本篇讨论阴阳离合之数的问题,故篇名《阴阳离合》。正如明·马莳《素问注证发微》云:“阴阳者,阴经阳经也。其义论离合之数,故名篇。”

对阴阳离合之数,注家有二说:
⑴ 认为即一阴和一阳而言。阴经和阳经,离之则为二,合之则为一。如张介宾《类经·经络类·二十九》注:“分而言之为离,阴阳各有其经也;并而言之为合,表里同归一气也。”
吴昆《素问吴注》亦同此说,注云:“此言阴阳,经之阴阳也。阳表阴里谓之离,一阴一阳相偶谓之合。又异者为离,同者为合。”
⑵阴阳各分太少厥(阳明)为离,三阴三阳总合于一阴一阳则为合,如高士宗《素问直解》云:“离则有三,合则为一,从三而十百千万,皆离也;三阳归于一阳,三阴归于一阴,皆合也。”文中有“三阴三阳不应阴阳”之语,则后说义胜。然阴阳本为一分为二,故以阴和阳二者而言,亦是离合之数。

2021-11-25
mcxzy 阅读 66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9:20: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取太冲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太冲穴;或者拇趾。阴阳离合论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第六篇。阴阳,指阴经和阳经。离,分也;合,并也。本篇讨论阴阳离合之数的问题,故篇名《阴...

  • 太冲脉起始的地方与足少阴肾经相交,足少阴肾经的上面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起于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上行结于眼睛。因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互为表里,所以又把太阳经叫做“阴中之阳”。在人身之中,上半身叫做“广明”,下半身叫做“太阴”,太阴的前面是“阳明经”。足阳明胃经起于足第二趾...

  • 标准定位:太冲穴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5]。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6]。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正坐或仰卧取穴[1]。 太冲穴在足厥阴肝经的位置 太冲穴在跗部的位置 太冲穴在跗部的位置 太冲穴在跗部的位置(肌肉) ...

  • 黄帝说:我想听你讲讲三阴三阳的离合情况。岐伯说:圣人面向南方站立。前方的经脉叫广明、后方的经脉叫太冲。太冲所在的位置的经脉叫少阴、在少阴上面的经脉叫太阳、太阳的根起于至阴穴、结于命门穴、命门称为阴中之阳。在人身的中部上面的是广明、广明下面的经脉叫太阴、太阴前面的经脉叫阳明、阳明的...

  • 按《素问·阴阳离合论》文:“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显然太冲脉含足少阴经之义已为不争之论。但为何又不直称“少阴脉盛”?。略陈个人管见如下。 太冲脉的循行部位、本源、所指经脉 “天人合一”的观点昭示了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是易学...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