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启闭醒脑开窍类 水沟委中

水沟,又名人中、鼻人中、鬼宫、鬼市、鬼客厅。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为督脉经腧穴。以穴在口鼻之间,即天之下、地之上,人在其中而得名人中。鼻通于天气(自然界之大气,富有营养之气),口通于地气(五谷杂粮之气,即饮食入口,吸取精华,排出糟粕,还原于地,以促使水谷之生长,再供应人体之需要的循环观)。 养生 学家闭口藏舌,舌舐上腭,运送口中津液下行,滋润喉咙,通渗脏腑,人中又当口水吞咽向上翻转之路,故名水沟。本穴具有祛风清热、调和阴阳、醒脑开窍、回阳救逆、镇静安神、活络止痛之功。用于治疗晕厥、昏迷、癫证、狂证、痫证、子痫、脏躁(癔症)、急惊风、中风口噤、不省人事、口眼喎斜、产后血晕、鼻衄不得息、不知香臭、心腹胀满、绞痛、气冲心胸、消渴、水肿、黄疸、寒热头痛、崩漏、丹毒。

委中,又名血郄、委中央、郄中、中郄、腿凹。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因其穴居腘窝正中,委曲之处,故名委中。此处血络丰盛,视而可见,临床上常用于放血为治,故又名血郄。本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下合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又是四总穴之一。它具有舒筋活络、强健腰膝、凉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用于治疗腰脊强痛、下肢屈伸不利、丹毒、痧症、霍乱(类似急性胃肠炎)、中暑、小腿肚转筋(腓肠肌痉挛)、中风昏迷,半身不遂、风湿痿痹、热病汗不出、疔疮、发背、湿疹、肛门瘙痒、乳痈、遗溺、小便难、虚汗盗汗。

【伍用功能】
水沟为督脉腧穴,位于口鼻之间,有祛风邪,消内热,通窍络,清神志,安心神,苏厥逆,调阴阳,止疼痛之功;
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下合穴,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调和阴阳之效。
水沟行上,以升为主;委中走下,以降为要。二穴相合,一上一下,一升一降,和调阴阳,舒筋活络,理气止痛之功益彰。
【主治】
1.中暑诸症。
2.急性吐、泻诸症。
3.热性病之昏迷,休克诸症。
4.腰背拘急、疼痛,证属风寒入络,久久不愈者。
5.腰背疼痛,不可转侧,证属闪挫伤络,经筋受损者。
6.中风半身不遂者。
【操作法】
水沟:正坐仰靠或仰卧,于人中沟中线的上、中1/3交点处取穴。从下向上斜刺0.3 0.5寸。
委中:俯卧,于腘窝横纹中点,二肌腱之间取穴。直刺1 1.5寸,或三棱针点刺放血,放血多少,应以紫黑色变为红色时为度。
【经验】
水沟—委中伍用,出自《玉龙赋》:"人中委中,除腰脊痛闪之难制。"《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人中除脊膂之强痛,应在委中。"吕老体验,水沟、委中参合,善治各种腰痛,证属急性者,针刺均用泻法;证属慢性者,水沟以毫针刺之,施以泻法,委中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因其病久入络,血脉不活,故以放血方法治疗,其目的在于祛瘀活血,通络止痛。
吕老1965年曾遇一年过半百男子,因劳动不慎将腰扭伤,前后治疗2月余未能治愈,仍疼痛不已,活动受限,晨起尤甚。检查:命门穴、大肠俞穴处有明显压痛,舌质淡黯,苔薄白,脉弦滞。脉证合参,证属气血不活,络脉瘀阻。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处方:水沟(针刺用泻法),委中(三棱针点刺放血)。依法针治1次,疼痛缓解,又针2次,病即告愈。
治中风半身不遂时,水沟刺入0.2 0.3寸后,捻转360 ,守气、留针,捻转时以流泪为度;委中仰卧屈膝抬腿取穴,刺入后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此种针法,系吕老同窗石学敏院士发明,多有良效。
2022-07-11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4-10-05 20:49: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我家有本《点穴与解穴》!哈哈!满有意思的!那些东西是可以让你身体的某个部位疼痛或者麻木几天!并不可能象电视上演的那种,被点穴了就不能动了!

  • 以上你说的十一个穴位在“少林点穴法”中被称为致晕十一穴,“少林点穴法·致晕十一穴”歌诀说:“致晕十一穴位详,脑颅囟门上星当。前后两顶风府位,头维耳后哑门纲。通天玉枕谱册注,点中应辰入梦乡。轻易莫把晕穴点,因小伤人是呆郎。”在《内家拳法》一书中也有“穴法若干:...

  • C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