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配以中药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 瘫即面部神经麻痹,有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两种,本文所述为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素体气血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加之起居不慎,风邪乘虚入侵脉络,致使该侧气血痹阻,脉络失于濡养,导致该侧肌肉弛缓无力,受对侧牵拉而歪斜,病因以风为主,次为风寒、风热或风邪与痰瘀相杂。 1.3 治疗方法 1.3.1 针灸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针灸可使肌纤维重新得到神经支配,使受障碍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改善局部新陈代谢,加速面部的肌肉神经功能恢复[2]。治则:祛风通络,取穴:合谷、太冲、牵正、颊车透地仓、风池、下关、迎香、承浆,每次选3或4穴,加减法:眼睑不能闭合,露眼流泪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透鱼腰;耳后痛者加翳风;味觉减退者加濂泉。手法:平补平泻抽针法。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患侧抽动,留针20 min,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在针刺的同时可加用电针,频率为60次/min,时间一般为15 min,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休息3~5天可以进行下个疗程。 1.3.2 推拿按摩 一般宜在发病后3天开始进行,操作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头枕部垫一薄枕,患者坐于床头椅子上,一手固定其头部,另一手用指掌摩揉法施术于颜面部3~5次,然后以手指的掌面和大鱼际肌从额正中线开始向外至双侧太阳穴,再向前下至颊部掌揉至下颌,手法宜轻,放松于耳部,施术2~3 min,然后用中指指腹点按于太阳、阳明、攒竹、迎香、颊车、地仓、承浆穴约3~4 min。以一指推法施于对侧风池、翳风及颈项部,约3 min,以局部出现酸、麻、胀、痛感为度,再拿肩井穴1 min,用拿法施术对侧合谷约1 min,上述治疗每日1次,每次约20~30 min。 1.3.3 中药治疗 因本病形成以虚、风、痰、瘀四者为其基本病理基础,正气虚为病之本,风、痰、瘀为病之标。祛风化痰,活血通络,补虚益气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祛风化痰常选胆南星、僵蚕、全蝎、蜈蚣、防风、荆芥、葛根、白芷、天麻、白附子、乌梢蛇等药;活血通络宜用当归、川芎、丹参、牛膝、地龙、赤芍、桃仁、红花、水蛭等药;补虚益气宜选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等。临证时,可根据不同的证型,有所侧重,或以祛风化痰为主,兼以活血益气,或以活血化瘀为主,兼以祛风化痰补虚,或以补虚扶正为主,兼以活血化瘀祛风。又根据病邪性质不同,偏寒者予以散寒,偏热者予以清热;热重者清热解毒,肝郁者疏肝解郁2016-12-30
面神经麻痹针灸什么穴位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当进入亚急性期后,可以适当增加局部电针治疗,同时开四关、牵正穴等穴位以助驱风。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超过一个月的情况,中医认为患者经气虚弱较为明显。此时,在局部电针的基础上,还需加用足三里、三阴交等益气补血的穴位,以增强患者体质。具体穴位如足三里、牵正穴和翳风等,可采用温针灸方式进行...
手上的,比如合谷、外关,足面的,比如太冲、太溪、阳热的时候要配上内庭、足三里、三阴交等腧穴,主要根据不同的时期采用,后遗症期可能还会用到气海穴、关元穴,甚至五脏腧穴。
面部神经麻痹发病后,常出现口眼歪斜,症状集中在一侧,治疗应着重于患侧,针灸手法采用深刺、重捻。常用穴位包括合谷、太冲、颊车、地仓、迎香、风池、承浆、阳白、攒竹、印堂、四白。合谷、太冲穴能有效缓解面部疾病,《百症赋》中提到“太冲泻唇歪以速愈”。风池、翳风穴能疏解风邪,阳白、攒竹、四白...
并使用透刺,这时面部取穴以患侧为主,如取患侧阳白、四白、地仓透颊车,合谷穴通常取健侧,太冲通常取双侧。后遗症期除选择面部穴位外,临床还会选择背俞穴以调整脏腑阴阳气血。在急性期时用泻法,3个月以上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有时还会进行面部的闪罐疗法、艾灸疗法或隔物灸。
」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盛灿若从医60年,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擅用透刺「面三针」治面神经麻痹,均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笔者曾随师学习,现将此疗法介绍如下。 选穴 面三针:面瘫1:地仓穴下1寸;面瘫2:相当于大迎穴;面瘫3:大阳穴下1寸。 进针法 面瘫1向颊车穴透刺,进...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 谁能介绍一下人体的穴位吗 45次阅读
- 求一张人身体的穴位图加上穴位解释,全的,谢谢。 27次阅读
- 人体穴位有哪些? 37次阅读
- 面瘫针灸穴位 20次阅读
- 按摩一些身体的部位对身体健康有什么作用? 8次阅读
- 心里老是焦虑不安胡思乱想吃中药可以调理吗 西安脑康医院中医治疗怎样? 19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