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撰年代不同、著作性质不同、内容特点不同。1、编撰年代不同:《金匮玉函》是在唐朝中期的玄宗天宝年间(742-756)编撰完成的,而《金匮要略》是在南北朝时期(420-589)的梁武帝时期编纂的。2、著作性质不同:《金匮玉函》是一部医书总集,共卷六十,包含分类详细、内容丰富的疾病证候及治疗方案;而《金匮要略》则是一部初级医学教材,只有三十卷,主要介绍了临床中诊断、辨证、治疗方面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内容特点不同:《金匮玉函》强调治疗上先求“因”后治“果”,即注重探究疾病成因和发展过程,并通过聚散调理、治疗肝郁、理气化痰等方法来治疗疾病;而《金匮要略》则注重用药灵活、方便,并主张根据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2023-06-11
金匮玉函经与金匮要略的区别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1、编撰年代不同:《金匮玉函》是在唐朝中期的玄宗天宝年间(742-756)编撰完成的,而《金匮要略》是在南北朝时期(420-589)的梁武帝时期编纂的。2、著作性质不同:《金匮玉函》是一部医书总集,共卷六十,包含分类详细、内容丰富的疾病证候及治疗方案;而《金匮要略》则是一部初级医学教材,只有三十卷,...
金匮玉函经,为《伤寒杂病论》古传本之一,经北宋校正医书局,内容与宋本《伤寒论》内容基本相同。金匮要略,北宋校正医书局取《伤寒杂病论》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取名《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著。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著,为《千金要方》的补充。
其中,《金匮玉函经》与《伤寒论》同体别名,是《伤寒论》的一个古本。然而,此书在五代后唐以后,被析为八种二十六卷,其中包含《金匮玉函经》八卷。至南宋时,此版本已不显,后世流传更少,甚至与《金匮要略》混淆。清代医生陈世杰访得《玉函》,才得以保存,但至今未有好的注本。孙思邈的唐本可见...
在病因方面,《金匮要略》明确地划分为三娄,认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对后世病因学说有直接启示。《金匮要略》现存最早版本为元刻,注本颇多,以元...
其中,最早且较具代表性的注释为元代赵以德的《金匮要略衍义》,清代尤在泾的《金匮要略心典》则最为著称。此外,清代徐彬的《金匮要略论注》、程林的《金匮要略直解》、周扬俊的《金匮玉函经二柱》、沈明宗的《金匮要略编注》、魏荔彤的《金匮要略方论本义》、黄元御的《金匮悬解》、吴谦等的《订正金匮...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 为何用力拍打足三里穴位一只脚上竟会出现紫泡? 10次阅读
- 血海周围膝盖和三阴交 足三里 拍打很久出痧,有什么问题 12次阅读
- 为什么针灸把针插在皮肤上不会出血呢? 14次阅读
- 风池穴两面发烫是怎么回事? 11次阅读
- 金匮要略偶感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水饮的治疗 9次阅读
- 金匮要略中关卒病的治疗观 8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