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药性怎么分辨?

中药的药性又称中药的性能。
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药物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还有一些平性药,其寒热偏性不明显。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味。
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后来,味的主要依据是根据药物的作用和药物的滋味来推定。

升降浮沉反应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①升降浮沉与性味有关。一般来说,药性升浮的大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药性沉降的大多具有酸苦咸涩之味和寒凉之性。
②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有关。总体认为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数是升浮的,而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重者大多是沉降的。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的定位。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定的。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
2021-10-08
中药传统鉴别方法主要包括眼看、手模、鼻子闻、口尝四个方面。

眼看主要观察药材的外形、色泽、表面粗细、断面的纹理等方面。每一种药材都有一定的外形特征,如川芎的根茎为不整齐的结节状团块, 何首乌横断面由三生维管束形成的“云锦花纹”;通过对药材表面颜色的观察,可以分辨出药材的产地和质量的好坏,如内蒙甘草,表面棕红色 质优。断面的结构、颜色与药材的特性直接有关,如大黄断面的“高粱渣”、“锦纹”。

手摸主要体验药材质地轻重、坚实、松软、老嫩、滑涩等,绵的质轻泡绵软,粉的质稍坚脆,有弹性。2021-10-06
中药的药性也就是中药的性能,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2021-10-07
中药的药性主要是通过偿试分辩味苦为寒凉药味甘为补益药2021-10-07
眼看主要观察药材的外形、色泽、表面粗细、断面的纹理等方面2021-10-07
我国一般把药物分为、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剂、进口药品国内分包装、辅料2021-10-06
mcxzy 阅读 156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7:37:1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因此,药性的判断依据是用药后的反应,以及病症的寒热状况。能够缓解或消除热症的药物,一般被认为是寒性或凉性的。例如,黄连和板蓝根等药物能改善发热、口渴、咽痛等症状,从而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这表明它们属于寒性或凉性药物。相反,附子和干姜等药物能够消除腹痛、四肢冰冷等寒性症状,具有散寒的效...

  • 中药的药性通常是指中药的四气和五味,同时还包括归经、有毒无毒等。中药的四气通常是指药物的性质,比如温性或者是凉性、寒性等,气味主要包括苦、辛、酸、咸等,归经通常是指药物治疗的脏腑经络,有毒无毒通常是指中药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毒性,主要分为有毒或者是无毒,同时还包括微毒或者是小毒。如果...

  • 中药的寒热温凉药性,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症寒热为基础的。能够减轻或消除热症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比如黄连、板蓝根等药物能改善发热口渴、咽痛等热症而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表明此类药物属于寒性或凉...

  • ②从主要药物组成上辨别。一般来说,以寒凉药为主要成分的,可能属寒凉药,反之属温热药。但也有其局限性:一是主要药物的用量无从了解,因为有的主要成分介绍中,既有温热药,又有寒凉药,但其药量未标明,是寒凉药的用量大?还是温热药的药量大?这就较难判断其药性了;再者次要药物未列出,在次要...

  • 中药有四气五味之分,四气 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又称四性。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还有平性,即药性平和。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证。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证。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