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吃中药怎样调理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答案是前期可以先按上述剂量喝一段时间后看效果,效果比较明显的话,可以坚持按这个剂量来服用。同时注意观察服用期间有没有其它一些异常,如上火、拉肚子等。如果有的话就需要适当减量来喝了。必要时还是要找中医开方来调整用药和剂量的。下面就分述一下这些药物的功效及常规剂量。

1、生黄芪:黄芪不仅具有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之功,常用于气虚乏力及中气下陷等症。临床上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补气健脾。而且黄芪还能够固护卫阳、固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也常与白术配伍。每日常规用量,以9-30g为宜。
2、生白术:白术是一味调补脾胃的中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之功。常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脘腹胀满,倦怠乏力,脾虚湿困、泄泻,或水湿停留、痰饮、水肿及体质虚弱、表虚自汗等症。健脾燥湿止泻,常与薏苡仁、茯苓、白扁豆、莲子、山药、陈皮等配伍;表虚不固,常与黄芪、浮小麦等配伍。生白术燥湿利水作用较强,而炒白术则偏于补脾。每日常规用量,以6-12g为宜。

3、当归:当归功能补血,常与黄芪、党参等配伍,用治血虚体弱;因其又能活血,还长于调经,为妇科常用的调经药,如四物汤中治月经不调、经行愆期或过少,常与熟地、白芍、川芎等配伍。当归具有良好的活血作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可适用于各种瘀滞作痛之症。其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故有和血的功效,为治血病的要药。当归全身是宝,部位不同,功效略有侧重。当归身功能补血,当归尾功能破血袪瘀,全当归活血和血。每日常规用量以6-12g为宜。
4、元参:也叫玄参,为清热凉血药。其味苦、咸,性寒。质润多液,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之功。常用于用于咽喉肿痛、目赤、瘰历结核等症。无论是外感风热,还是阴虚、虚火上炎所引起的咽喉肿痛,均可用玄参来治疗,尤以治虚火上炎者为佳。每日常规用量以9-15g为宜。
5、麦冬:为滋阴药。具有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之功。其味甘气凉,质柔多汁,长于滋燥泽枯,养阴生津,善治肺胃虚热,且能清心除烦。又有清热润燥滑肠之功,常与元参配伍,用于热病伤津、肠燥便秘。如属脾胃虚寒,大便溏泻或有湿滞者,不宜使用。每日常规用量以6-12为宜。
综上所述,上述五味中药配伍,共奏补气健脾,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通便之功,常用于气虚肺热、津亏肠燥所致的便秘等。

2023-05-09
中医讲究养生,预防疾病,这比有病以后再治疗更好。体现在养生的论据是中医的口头禅(扶正气,平阴阳,调脏腑。)而扶正气,平阴阳,调脏腑,用的都是没有明显毒副作用的中草药。2023-09-08
mcxzy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4-07 14:21:1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生黄芪:黄芪不仅具有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之功,常用于气虚乏力及中气下陷等症。临床上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补气健脾。而且黄芪还能够固护卫阳、固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也常与白术配伍。每日常规用量,以9-30g为宜。2、生白术:白术是一味调补脾胃的中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之功。...

  • 脾胃虚寒的情况,则可以考虑使用黄芪健中汤或小建中汤。当出现胃阴亏虚时,一贯煎是一个有效的选择。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胀痛,可以采用补中益气汤。而如果症状表现为脾胃虚弱引起的呕吐或食欲不振,香砂六君子汤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若脾胃阳虚,则理中汤是适宜的药方。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用药还需根据...

  • 健脾化湿:脾胃虚弱常伴有湿重的情况,可以选用健脾化湿的中药,如炒白术、茯苓、泽泻等。益气养血:脾胃虚弱还常伴有气血不足的情况,可以选用益气养血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熟地黄等。理气消食:脾胃虚弱还常伴有气滞消化不良的情况,可以选用理气消食的中药,如枳实、陈皮、香附等。当然,中药的选择还要根...

  • 脾气虚的常见症状包括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以及容易出现出血现象,血色偏淡,面色苍白。针对脾气虚,建议选择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进行调理。脾阳虚则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等症状,治疗上可选用附子理中丸。这类药物能够温补脾阳,改善体内的阳虚状态。胃阴虚的症状则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

  • 调理脾胃的中药方子 答案:方子一:四君子汤 药材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功效:益气健脾,和胃养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方子二:香砂六君子汤 药材组成:木香、砂仁、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功效:健脾和胃,调理气机。适用于脾虚气滞,胃脘胀满,恶心呕吐等...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