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认识论相关观点,评析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实践历程。

《本草纲目》改进了中国传统的分类方法,格式比较统一,叙述也比较科学和精密,例如:把广义的“虫”药扩充到106种,其中昆虫药为73种,分为“卵生”、“化生”和“湿生”三类。对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学的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本草纲目》把动物药类按虫、鳞、介、禽、兽、人的次序分类叙述,反映了作者“从贱至贵”,从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
  《本草纲目》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之处,如南星与虎掌,本来是同一种药物,过去却误认为两种药物;以前葳蕤、女萎认为是同药,李氏经过鉴别则确认为两种;苏颂在《图经本草》将天花、括楼分为两处,其实是同一种植物;前人误认“马精入地变为锁阳”、“草子可以变鱼”,一一予以纠正之。并且在本书中还加入了许多新的药物。对某些药物的疗效,李时珍还通过自己的经验作了进一步的描述。本书还载叙了大量宝贵的医学资料,除去大量附方、验方及治验病案外,还有一些有用的医学史料。
  本书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历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
  《本草纲目》乃是一部集十六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大成的著作,书中所收集的资料广博,“上至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集”,因此书中不免有些内容与现代的认识不符,甚至有些可能具有迷信的色彩,例如,铅粉辛寒无毒,现代则认为有剧毒的;又如其中人部收录的孝子衣帽、寡妇床头灰、草鞋、男 治蛇咬、女 治“五淋、阴阳易病”、人魄(人吊死后的魂魄)镇惊吓、人肉疗羸瘵(割股疗亲)、人中黄(人粪)治呕血、梁上尘治昏厥等皆可入药。这部分李时珍大多引用《辍耕录》、《本草拾遗》的说法,采以姑妄信之“凡经人用者,皆不可遗”的态度。另外李时珍并驳斥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认为吃人肉疗羸瘵是错误的。不过也正由于巨细靡遗的收录,使得一些已散佚的古代医书及本草借由纲目而保存下来。2020-01-25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1:34:1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这部分李时珍大多引用《辍耕录》、《本草拾遗》的说法,采以姑妄信之“凡经人用者,皆不可遗”的态度。另外李时珍并驳斥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认为吃人肉疗羸瘵是错误的。不过也正由于巨细靡遗的收录,使得一些已散佚的古代医书及本草借由纲目而保存下来。

  • 李时珍坚持并发扬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特别表现在对待“虚”和“实”的态度上.务实诚,疾虚妄,是古代思想家孙武、墨翟、荀况等大力倡导的原则,王充写《论衡》标为宗纲.历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对这一认识论的关键问题,都发表过精湛的见解.“实”就是人们的认识要反映客观实际,注重实事求是,事当经实验,言要有实证;疾“虚...

  • 在封建士大夫中涌现出龚自珍、魏源、林则徐、包世臣等一批远见卓识之士。魏源和龚自珍都是常州今文经学派的奠基者刘逢禄的学生。龚自珍、魏源等思想家,在政治上是封建士大夫中具有近代启蒙色彩的开明派,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又是站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分水岭上的文化巨匠。

  • 李时珍在研究药物过程中,非常注重「绎思」推理,其与逻辑学中的演绎推理颇相一致。 如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历代名医注解皆随文附会。「时珍常绎思之,似有一得,与昔人所解不同云。」他认为:「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卫气,包罗一身,天之象也。」风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是...

  • "知易行难”说,即”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之说,是中国古代认识论里的一个基本观点,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这一观点已深入人心.孙中山认为”知易行难”说对资产阶级革命事业危害极大,在理论上,容易使人坐而论道,空谈心性,不敢或不愿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上,容易使人轻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甚至放...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