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补气补脾的黄芪,到底该怎么食用呢?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

黄芪建中汤配方:
原方:黄芪一两半、桂枝、生姜各三两、芍药六两,炙甘草二两、大枣12枚(擘)、胶饴(饴糖)一升。
黄芪、白芍、桂枝、生姜、炙甘草、大枣(擘)、胶饴(饴糖)。
功效: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用法:
煎汤取汁,兑入饴糖,再以文火缓缓溶化,分2次温服。
功效:
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证。证见腹中时时拘急疼痛,喜温喜按,少气懒言;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劳则愈甚,面色无华;或伴神疲乏力,肢体酸软,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黄芪补肺饮
配方:
黄芪30克,赤芍、桂枝各15克,生姜10克,大枣10个,煎汤饮。
性味:
甘,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肾经。
功效:
本方重用黄芪补气,并鼓舞气血运行,以赤芍活血行滞,桂枝温通血脉。用于气虚血滞,肌肤麻木,或肢体疼痛,或半身不遂。

参芪大枣粥配方:
党参20克,黄芪15克,大枣10枚,大米100克。
功效:
本方以黄芪、党参补脾益气,用大枣协同奏效。用于脾虚气弱,体倦乏力,自汗,饮食减少,或易于感冒。健脾益气和中。适用于慢性胃炎病久体弱,症见神疲纳呆、畏寒肢冷等。

当归黄芪乌鸡汤
原料:乌鸡肉250克、当归5克、炙黄芪25克。
注意:黄芪应选用炙黄芪也叫熟黄芪,当归应选择甜当归,使用当归头和当归尾最好。黄芪当归比例为5:1,如果比例错误,炖出来的汤苦涩难喝。
制作:乌鸡肉洗净,切块,当归、黄芪洗净,一齐置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熟。调味服食。
功效:气血双补,固肾调精。适用于月经病气血不足、肾虚者,症见经期不准,经量少而色淡,神疲气短,多梦失眠,头昏腰酸,面色苍白等。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2021-04-22
黄芪可以进行切片后冲泡食用,同时也可以配合红枣、枸杞、鸡肉等食物炖煮后食用,或与其他药材进行合适配比后煎服,达到补血益气、健脾的功效,注意用药剂量,避免一次性过多食用。2021-04-22
应该泡着水喝,但是也不能经常喝,一个礼拜喝三四次就可以了,喝的太多的话会让自己上火。2021-04-22
炙黄芪配山药,炒扁豆。炙黄芪2Og,山药15g,炒扁豆15g。煎水当茶饮,或炖鸡,熬粥。此三药相配伍,有补脾气,健脾胃,的功效。可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消化不良,形体消瘦,体倦乏力的脾气虚证的治疗。2021-04-22
mcxzy 阅读 29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4:53: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6. 想要补气,推荐使用炙黄芪。例如,可将黄芪煮水后用来煮米饭,每日早餐食用。7. 补脾气通常搭配人参,如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和《太平圣惠方》的补脾黄芪丸。8. 黄芪性微温,归脾、肺经,能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等。9. 蜜炙黄芪可增强补中益气效果。10. 黄芪常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配伍,以强化功...

  • 2. 黄芪食疗方:- 当归黄芪乌鸡汤:适用于气血两虚、肾虚者,有调经、养颜的功效。- 黄芪枸杞乳鸽汤:补气壮阳,固表止汗,适合体虚自汗和痈疽疮久不愈者。- 人参黄芪粥:补正气,抗衰老,美容颜,适合气虚颜衰者。- 黄芪山地粥:补气益脾,养阴清热,适合糖尿病患者。- 补虚正气粥:适用于内伤劳...

  • 1、黄芪的五种实用吃法(1)泡茶法黄芪片5~10克,用沸腾的开水直接冲泡,盖好泡10~20分钟,当茶饮用,若想黄芪味出得更彻底,可反复冲泡。(2)煎服法每次用黄芪30克左右,放适量水煎后服用。或者加入枸杞15克一起煎服,可以起到很好的补血效果,适合气虚的人饮用。(3)煮粥法黄芪15克,党参10克,...

  • 黄芪本身就具有补气补脾的作用,但怎么用效果更好,应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选择生用或炙用,二是选择与哪些药物配伍。黄芪对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以及气不摄血导致的出血,以及气虚发热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应用时可以配伍党参,当归,升麻,柴胡等中药,也可以与人参同用,增强补气的作用。

  • 本方以黄芪、党参补脾益气,用大枣协同奏效。用于脾虚气弱,体倦乏力,自汗,饮食减少,或易于感冒。健脾益气和中。适用于慢性胃炎病久体弱,症见神疲纳呆、畏寒肢冷等。当归黄芪乌鸡汤 原料:乌鸡肉250克、当归5克、炙黄芪25克。注意:黄芪应选用炙黄芪也叫熟黄芪,当归应选择甜当归,使用当归头和...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