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肠病常用的清热泻下类中成药有哪些?

(1)葛根芩连丸
[处方]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主治]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菌痢、肠炎。
[用法]口服,1次3克;小儿1次1克,1日3次,或遵医嘱。
(2)香连丸(片)
[处方]黄连(吴茱萸制)、木香。
[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菌痢,肠炎。
[用法]口服,1次3~6克,或5片,1日2~3次,小儿酌减。忌食生冷油腻之物。孕妇慎服。
(3)复方黄连素片
[处方]盐酸小檗碱、木香、吴茱萸、白芍。
[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
[用法]口服,1次4片,1日3次。
(4)麻仁润肠丸
[处方]火麻、苦杏仁(去皮炒)、大黄、木香、陈皮等。
[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用法]口服,1次1~2丸,1日2次。孕妇忌服。儿童、老年人、体虚者不宜长期服用。
(5)当归龙荟丸
[处方]当归(酒炒)、龙胆(酒炒)、芦荟、青黛等。
[主治]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
[用法]口服,1次6克,1日2次。孕妇禁用。
(6)三黄片
[处方]大黄、盐酸、小檗碱、黄芩浸膏。
[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赤便秘;急性胃肠炎,痢疾等。
[用法]口服,1次4片,1日2次,小儿酌减。孕妇慎用。
2020-01-02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3:09: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清热泻下类 (1)葛根芩连丸 [处方]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主治]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菌痢、肠炎。 [用法]口服,1次3克;小儿1次1克,1日3次,或遵医嘱。 (2)香连丸(片) [处方]黄连(吴茱萸制)、木香。 [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

  • 芒硝是一种多功能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其清热通便的功效尤为显著,当人体出现大便燥结或胃肠积热时,芒硝能够提供有效的缓解作用。若与中药大黄搭配服用,其通便泻下的效果更为出色。芒硝在预防和治疗结石方面也有显著作用。它能帮助清理体内的胆固醇,将其转化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从而有...

  • 1、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中药大黄的主要功效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它的主要作用用于大便秘解、胃肠积滞。2、大黄性味苦寒,有较强的泻下通便,荡涤胃肠积滞的作用,用于治疗积滞便秘的主药,主要适用于那些便秘之症。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

  • ① 赤白下痢,里急后重;② 暴注下泻,肛门灼热;③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湿热蕴肠证(重症)复方黄连素片 ① 泻下粪便臭如败卵,夹有不消化之物;② 腹痛肠鸣,泻后痛减;③ 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 思饮食;④ 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饮食停滞证(轻症)保和丸(水丸)① ...

  • 风乘胃也,宜辛剂之类。”《宣明论方·濡泄证》:“胃泄如随气而下利,豆蔻散主之。”如因肠胃积滞未去,可用通下。《素问玄机气宜保命集》治胃泄用承气汤。伤食泻·胃泻后世亦有以胃泻为伤食泻者。《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伤食作泻即胃泻。”伤食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