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专业的医生帮看一个药方中医

这药是治荨麻疹之类的皮肤病的吧!地黄、当归、川芎、赤芍、白术、丹皮、首乌、都是调气养血的,桂枝、生姜、乌鞘蛇、是疏风散寒通络的,白鲜皮、蒺藜祛风止痒,佐以一些活血的药,像桃仁、红花、紫草。你要每味药的功效,我只能从百科中复制一些给你。可是你单独看每味药是看不懂这个方子的。你要用我上面总结的药性来看待这个方子。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清热凉血,用于麻疹,热病癍疹,湿疹,尿血,血淋,血痢,疮疡,丹毒,烧伤,热结便秘。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红花: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
地黄(不知生熟,暂且为生):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当归: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痛证;肠燥便秘;久咳气喘。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 主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疮癞;黄疸、尿赤;湿热;风湿痹痛。
炒蒺藜: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制何首乌: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用于瘰疠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
酒乌梢蛇: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2010-06-16
凉血活血为主,兼有健脾补血。
相比其它的药,地黄和当归量太大了。
不过,整体的量这么小?2010-06-16
药典规定用药量一般都在3-10g,你这个方子如果不是正规医院医生开的,私下觉得不会有什么作用,吃不死人治不好病。2010-06-16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7:00: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风湿痹痛偏热者较为适宜;秦皮清热燥湿;二者配伍主要用于风湿、热痛方面的症侯。二药性苦,凉,久服或过量易伤脾胃。建议不要迷信偏方,接受正规治疗。

  • 在探讨辅助治疗肺癌方面,二仙汤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选择。其配方包括仙茅9g、仙灵脾9g、菟丝子9g、锁阳9g、黄精30g、天冬12g、赤芍12g、留行子6g、三棱9g、莪术9g、北沙参15g、当归9g、夏枯草15g、牡蛎30g、铁树叶30g、芙蓉叶30g、石上柏30g、石打穿30g、石见穿30g、山豆根30g。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

  • 四物汤:药物组成是白芍熟地川芎当归,功用:补血活血。主治:血虚血淤造成的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女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脐腹疼痛!肉苁蓉:治妇女冲任虚损,月经量少,闭经,冷宫不孕。炙甘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 小胡麻:活血调经,清肝明目。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目赤翳障,头晕胀痛...

  • 此方之中四位药物性皆寒凉,除了“黄芩”在中药中是“安胎之圣药”,善能清胎热,治疗因热引起的胎动不安,是安胎药物中使用几率非常高的一个药物。可是在中医药治疗疾病中,一个方子要看整体搭配,而不能只看一个个单独的药物。“黄连解毒汤”这个方剂是汉代方剂,其性过于寒凉,是用来清三焦火盛,...

  • 应该说第一个对治疗痘痘管用,第三个最不着边际。我在这里给你一个治痘痘的建议方,供你参考:山慈菇20, 麦冬15, 蒲公英20, 绵萆薢10, 鱼腥草20, 牡丹皮10, 银花20, 丹参20, 生地15,车前草20, 皂角刺10, 土茯苓15, 枇杷叶10, 夏枯草15,薏苡仁30。煎服,日一次,分二次服。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