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手把手教你,几个穴位调理中风后遗症还不算晚

中风是脑血栓引发的急性病症,很多三高人群在检查出身体有恙之后,还不注意生活习惯,导致因异生疾,三高变成了脑血栓,之后还不防范,导致内栓滞血,突发中风。而如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中风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不仅是中老年人,上班族也是不得不防。
很多患者经过急救,虽然性命无虞,但难免落下各种各样的后遗症,其中常见的就是血气凝滞导致肢体活动不利,手脚麻木,走路踉跄。
中医擅长以温和的方式刺激经络,缓解麻木以及疼痛的病症,孙医生就在这里写几个中风后的按摩穴位及手法,坚持者除了缓解病痛更有可能慢慢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调理中风后遗症主讲近端取穴,也就是腰背部穴位,比如背部的膀胱经。这样可以缓解上下肢行动不便,促进腰腿复健。

比较好按摩的几个穴位包括内关、外关和曲池,在外面也可以随手按摩,勤加锻炼,促进血气流通,祛除病邪壅滞。

2、按摩手法
中医按摩讲究温、补、通、泻、汗、和、散、清。用于中风康复时,主要讲究其中的“通和散清”。
通:通即疏通经络,劲道比较大的人可以利用推、拿手段对前面提到的穴位或肩井进行按摩,手劲较小女性的话可以考虑匀力揉搓,可以通脏腑、畅气血。

和:中医认为中风后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病症通常是由于患者阴阳失调所导致,“和”主要是利用滚、按等手法按摩穴道,通达表里,平衡阴阳,可以缓解气血凝滞,身体酸胀。
散:中风是由血栓引起的,散即散气血之瘀滞,匀力揉按腰腿穴位,不仅可以解内脏之凝聚,同时还可以消痰化食,就算不是中风患者,也可趁闲暇时轻轻揉按手掌、大腿,缓解亚 健康 。
清:针对性的运用刚柔并济的手法,有轻有重在适当穴位上点按揉搓,可以清火去燥,平心静气,特别适用于心脑血管病人,防止因为暴躁易怒、火气上涌而导致的血气淤结。
除去中医的按摩之外,建议大家常去户外活动,平常生活平心静气,不争不抢,也是缓解心脑血管病的一剂良方。
根据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不同,中医讲究辩证医治,各位读者有什么疑惑或是有什么身体异常都可以在评论区发出来,作为一名中医,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我会在看到评论后的第一时间为大家排忧解难,也可以点击关注孙医生,收看后续的各类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窍门,将中风等急症危症扼杀在摇篮里。
2022-06-07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6:33: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除了注意情绪调节,穴位按摩也是调理脾虚的有效方法。例如,揉三阴交穴、按揉天枢穴、揉隐白穴等,都是简单易行的中医保健手段。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脾胃功能,缓解相关症状。在饮食方面,应尽量避免“饮食所伤”,包括饮食无节制、偏食、过寒过热、食用过于肥腻或味重的食物以及酗酒等。建议定时定量...

  • 1. 涌泉穴 取穴位置:脚底中线,脚趾方向1/3处,足底前凹陷处。按摩方法:睡前端坐,双手手掌来回搓摩脚底和涌泉穴108次,感觉发热为度。接着用大拇指点按涌泉穴49下,直至感觉酸痛。功效:充足肾精、明目聪耳、增强性功能、强壮腰膝腿脚、延年益寿、改善头痛、耳鸣等。2. 足三里穴 取穴位置:腿部外侧...

  • 首先,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有效缓解手脚冰凉。例如,点按劳宫穴,这个穴位位于手心,缓慢用力抓握几秒钟后放松,重复几次即可使手指转暖。此外,按摩大拇指内侧的合谷穴、手腕内侧的内关穴以及膝盖下方的足三里、脚底的涌泉穴,都能有效缓解手脚冰冷及全身畏冷的症状。特别是阳池穴,位于手腕部位,按摩此...

  • 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中线前、中三分之一交点处。按摩此穴可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保健手法主要是按摩,睡前端坐,用手掌托来回搓摩涌泉及足底部108次,再点按涌泉49下。足三里:足三里位于腿部外膝眼下三寸处。刺激足三里可健脾壮胃、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常用保健手法是穴位点按和艾灸。...

  • 2.三阴交:三阴交这个穴位是妇科的首选要穴,我们应该重视它的作用。它可以说是妇科病的万灵丹,且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也就说它能通利又能收摄、能活血又可止血,能滋阴又可利湿。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而产生对机体有利的作用。此穴又非常好找,在脚内踝尖上7厘米左右小腿胫骨后缘的地方,用手按时...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