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肺的穴位有哪些

肺经上面的所有穴位对肺都有一定的好处,下面我特别给你介绍五个穴位,每天除了点按这五个穴位以外,还应该顺着经络的走向拍打肺经,每一侧200下以上,以半握拳的方式从胸部的太渊穴拍打到手部的少商穴。坚持就是胜利,祝你早日康复!!! 一 内关 “内”是和外相对而言,“关”关口,意指经气由此而入,故名内关。
位置:在腕横纹直上两寸两筋间(三横指)。
主治:肺炎、哮喘、心绞痛、胃痛、呕吐、失眠、晕厥、妊娠恶阻等。
二 肺俞 此穴接近肺部,为肺脉经气转输之处,故名肺俞。
位置: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之。
主治:肺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咳血、盗汗、背部冷痛等。
三 尺泽 腕后至肘为一尺,前臂称“尺部”;“泽”指沼泽,低凹处。故名尺泽。
位置:在肘横纹的中央,大筋的外侧取之。
主治:肺炎、哮喘、咳嗽、咳血、咽喉肿痛、肘臂肿痛等。
四 膻中 “八会穴”之一----“气会膻中”,所以对一切与气有关系的疾病皆有益。 “膻”指心中宫城,代心受命;“中”指隔膜之中,故名膻中。
位置:位于玉堂之下,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肺炎、哮喘、咳嗽、胸痛、噎膈、乳少等。 五 孔最 “孔”通也,“最”极也、第一的意思,故名孔最。
位置:在太渊穴和尺泽穴的连线上再向尺泽穴一横指。
主治:咳嗽、咳喘、咳血、胸痛、肘臂疼痛、不能屈伸。2013-04-09
1、足三里+曲池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二阳相配,二合相会;曲池走而不守,足三里能升能降、上下交融,故能协调胃肠气机,通达上下,功专善行。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故曲池又能间接疏调肺气、清热散邪。若与足三里相配合,又能疏理表邪、清解肺卫;故可用于表邪侵袭肺卫而不能宣达而见有恶寒、发热、咽干、头痛等证者,以及外邪直中胃肠所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 2、足三里+天突+膻中
  足三里、天突、膻中相配,补之则益气补肺,宣肺止嗽,亦即培土生金与母子相生之意;泻之则降逆化痰,开胸顺气。若为肺气虚而痰饮肺者,则可以补足三里、膻中,而泻天突,攻补兼施。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虚胃弱,痰湿内生,肺阻气,也可潜用足三里、天突、膻中而脾肺同治。 3、内关+膻中
内关行气开郁。膻中又名上气海,胸气之街,为心包之募穴,手太阳、手少阳、足太阴、足少阴、任脉之会。《难经》云;“气会膻中”,其功能为调气降逆、宽胸利隔,是心之供城,肺之气海,主胸中之气;故凡胸中之气病均可治此。内关、膻中二者相配,理气开郁,宽胸利隔,重在调气,主治胸痹、心痛、癫闭、脏躁等证,以及肝郁气滞、乳汁不通、淤乳等证。 4、天突 中脘、天突 太溪、天突 太渊
天突化痰定喘镇咳;中脘健脾和胃化痰。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虚水湿不化,聚湿而生痰,肺气肃降,宣达布散,肺气不宣则水津不布,痰湿壅塞则上气咳喘。天突与中脘相配,天突治痰之标,中脘治痰之源,二者标本兼顾,相辅相成。太渊为手太阴肺经穴,功能祛风化痰,理气止咳。若与天突相配伍,理气止咳、化痰定喘之功显增。太渊又能补肺、润肺,故可用于肺虚作喘。若遇肾不纳气,肾虚作喘,则可选用天突、太溪为伍。因为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俞穴,亦为原穴,功能滋阴清热、益肾补虚。两者相配,肃肺降气,摄肾纳气,上下配合,甚为适宜。 5、俞府 中府、俞府 太溪
俞府为足少阴肾经穴,与冲脉、肺脉、胃脉相联,能降冲逆之气,益肾气而助肺气,顺理肺肾之气。中府为手太阴肺经穴,既能补益肺气,又能宣肺降逆。俞府与中府相配,肺肾相配,金水相生,盖因肺主呼气,肾之纳气,肺气肃降条达顺畅,肾气充足聂纳有权,肺肾协调则呼吸平稳,喘咳无以由生,补俞府而泻中府,益肾降肺,主治肾虚作喘、肾不纳气、呼多吸少、动则作喘,以及肺肾同病、痰饮壅肺、咳嗽气逆等证。又因中府与脾经交会,故又能主治肺脾同病或脾肾同病诸症。若俞府与太溪相配,重在加强益肾固肾之功,主治肾虚作喘。若为久咳虚喘,选用俞府、中府、太溪三穴相配,则疗效更佳。 6、俞府 太渊、俞府 尺泽
俞府益肾助肺。太渊为脉之会,肺之本,肺脉所注,故能补肺益气。俞府与太渊相配,肺肾双补,金水相生,主治肺肾阴亏、久嗽干咳或咳血、痰中带血、肺虚作喘、肺疲咳血、咽干、舌燥等证。尺泽为手太阴肺经合穴,能清泄肺热,利咽止痛。若俞府与尺泽相配,则能补肾泻肺,主治肾虚而肺热壅实、气逆咳喘、虚实夹杂等证。 7、中府 太渊、中府 足三里
中府又名艾膺俞,为手太阴肺经,足三阴脾经二脉之会,又为肺之募。肺主周身之气,配合上廉为胸气之街,乃胸气通导之要道,故能主肺气为病。若与太渊相配,补益肺气,主治肺虚作喘或久咳不愈之属于肺气虚弱者。又因中府与脾经交会,肺主气,脾统血,故能气血双调。而太渊为手太阴肺经穴,脉之会也。肺经循行于前臂内侧,由于“经脉所过,主治所在”,故又为治疗上肢无脉证的常用配方。而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中府为肺之募穴,足三里与中府相配,健脾补气而益肺,实乃培土生金之法。对于肺胃气虚诸证,用之最为相宜。 8、风池 肺俞、风池 大椎
风池能散风。肺俞,为肺脏之背部俞穴,又为肺气之街,能宣能散,能补能敛,主一身之气,喜宣达肃降而不耐邪。风池与肺俞相配,能宣散肺卫之邪,祛风宣肺,效力直捷。若风池与大椎相配,强化清热之功,宣中有清,清中有散,边宣边清,适用于风热袭于肺卫。若毒热炽盛,则可大椎放血,取效更快。2013-04-09
肺经母穴太渊,但下针的手法比较讲究,要先拨开脉再下针,针下得最好的时候,针柄会摇头。2013-04-09
具有补肺功效的穴位,每天按压两三次,补气养肺远离肺癌

2021-01-09
敲打左右肺经各5分钟,每日3次,补肺最好。2017-08-08

2021-02-14
肺腧
足三里
人中
鱼际2013-04-12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2:17: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中府穴:中府穴位于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处。按摩此穴位有助于调理气机,起到宽胸理气的效果,尤其对于治疗咳嗽、气喘等肺部疾病有很好的效果。2. 肺俞穴: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按摩或针灸此穴位可以调补肺气,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同...

  • 第二个穴位是肺俞。此穴接近肺部,是肺脉经气转输之处,故名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之,主治肺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咳血、盗汗、背部冷痛等。第三个穴位是尺泽。腕后至肘为一尺,前臂称“尺部”;“泽”指沼泽,低凹处。位于肘横纹的中央,大筋的外侧取之,主治肺炎、哮喘、...

  • 要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凹陷处。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及治疗肘关节的痉挛。内关穴保健心脏 需要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

  • 对肺有益的穴位,主要有以下几个:1、太渊穴: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按摩太渊穴能够激发人体的先天之气,从而可以充实人体气血,使人体逐渐强壮。太渊是肺经的原穴,即肺经的源头。通常太渊穴在掌横纹桡侧端,即桡动脉处,每天可以按摩、刺激太渊穴,能够起到补肺、养肺的功效;2、肺俞穴:肺俞穴在第...

  • 在肺部可以选择肺俞穴、膏肓俞穴、大杼穴、风门穴等,具有提升肺气作用,并且使用补法效果更佳。在补肺时需兼顾肺的生发作用,如肺气生发依靠五脏,此时可以同时针刺足三里穴,因为足三里穴属于脾经穴位,与肺的生发相关。医生也可以同时针刺肾俞穴、太溪穴等穴位,因为肾与肺的关系较密切,即肺肾同源。中医...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