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脏腑功能失调吗?

中耳炎是脏腑功能失调。
中耳炎有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中医认为急性中耳炎是由风热侵袭、肝胆湿热、肝肾阴虚造成的,治疗原则是祛风散邪,清热利湿,常用的草药有荆芥、银花、桔梗、茯苓、泽泻、车前子、石菖蒲、川芎、白术、当归、白芍等。中医认为慢性中耳炎是脾虚湿困,气血瘀滞的原因,治疗原则是重在整体,内治与外治结合,常用的草药有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米仁、当归、川芎等。2022-02-15
 1、大声戴耳机听歌也可以引起中耳炎:用耳机听摇滚类的大分贝的音乐,如果时间较长的话,也容易引起慢性中耳炎,对耳朵造成组织性的损伤,严重时听力下降以及其他一些并发症状,如中耳炎等。
  2、吸烟包括吸二手烟也会引起中耳炎:吸烟可引起全身性的动脉硬化,尤其是香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使小血管痉挛、黏度增加,给内耳供应血液的微动脉发生硬化,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听力。
  3、哺乳可导致婴幼儿中耳炎: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4、游泳可引发中耳炎:炎炎夏日,游泳的人也越来越多,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5、擤鼻涕方法不正确可导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因此应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
  6、感冒可引起中耳炎发病: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因此预防感冒就能减少中耳炎发病的机会。2022-02-15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02 14:33:1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将中耳炎称为“耳脓”、耳疳”。这类耳病中,致病之外邪多见于风、热、湿邪;脏腑功能失调,多为肝、肾、心、脾等。中医认为,中耳炎症是由于致病邪毒侵犯,使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失调,从而发生病理变化,即为肝胆湿热、邪气盛行所致。当机体正气旺盛或虚弱,邪气便会乘虚而入,引发疾病出来。故此,...

  •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 浆液性中耳炎的病因多样,中医治疗强调个体化,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症状,以期达到疾病缓解。抗渗耳方能有效应对病情反复的问题。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当,迁延不愈而成。中医学称该病为脓耳,以耳内疼痛或不痛,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学认为脓耳发病外因多为风热湿邪侵袭,内因多与肝、胆、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风热外袭或风寒化热,邪毒结聚耳窍而为病;...

  • 其一,非化脓性中耳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逐渐好转.听力开始恢复,此期应为恢复期。辨证为:脏腑虚弱,耳窍失养 治宜补肺健脾益肾。拟益健通方:党参(或太子参)、白术、黄精、葛根、菟丝于、部金、陈皮、麦冬、准山药、升麻、五昧子。其二.如病情迁延不愈或该病反复发作.则邪毒滞留于耳窍...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