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针灸需要注意什么

1.饥饿患者不宜针刺,若需针刺,应取穴少,轻刺为宜;过饱者不宜针刺,若需针刺,上腹部不宜深刺、直刺;出大汗、大出血及年老体弱者,针刺手法宜轻;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扎针。
2.孕妇腹部、腰骶部不宜针刺,有引产作用的穴位(合谷、三阴交、至阴)穴慎用,怀孕三月以内,下腹不可,三月以后,上、下腹均不可。
3.婴儿头部及局部皮肤有疤痕、溃烂者均不宜针刺。
4.胸、背穴位应斜刺和浅刺,有重要血管均不宜深刺和作大幅度的提抽、捻转、针刺时病人不要转动 。
5.原因不明或突然发生的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前胸、后背、头部的穴位应慎用,四肢部位的穴位亦不宜采用重泻法。2014-08-09
扎针灸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在准备扎针灸的时候,首先要把身体清洗干净,最好穿宽松的衣服,以便暴露针灸部位,不要穿连裤袜等不容易脱掉的衣服。要保持精神愉快,不要紧张,使身体处于平稳的状态。
2、对于年岁大的人,在进行针灸的时候,最好采取卧位,取穴部位不宜过多,手法要轻,因为老年人身体比较弱,对疼痛的耐受性比较差。在给老年人针灸的时候,还要注意观察,一旦出现晕针等现象时,最好及时停止治疗。
3、在给孕妇进行针灸治疗的时候,千万不要针刺合谷,三阴交等穴位,也不要针刺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等部位,因为在刺激这些部位后,有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早产、流产等现象的发生。

4、在给小孩做针灸治疗的时候,因小儿的囟门部位尚未愈合或是愈合后头部组织比较薄弱,所以在囟门部位最好不要针刺治疗。另外,小儿的哑门,风府等穴位也不能进行针刺治疗。在给小儿扎针灸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要留针,以避免出现意外现象。
5、对患有血友病,严重的肝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的人最好不要进行针灸治疗,以免在针灸时出现血流不止现象。另外,患有肿瘤的人最好不要进行针灸治疗。局部皮肤有溃烂,感染现象,也不能进行针灸治疗。
6、在扎针灸的时候,要想让针灸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每次针灸结束之后,最好在3个小时之内扎针灸部位不要接触水,比如,不能洗澡,游泳等。在作息方面,针灸后,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出现乏力等现象。
7、在扎针灸的时候,饮食上也要引起注意,尽量避免饮酒,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在饥饿的时候,最好不要针灸,以免出现低血糖,晕针等症状。
2021-05-26
mcxzy 阅读 30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9:37: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保持放松: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应尽量保持身体放松,避免过度紧张。2. 避免空腹:针灸前不应空腹,以免在治疗过程中因低血糖而出现不适。3. 针灸后的护理:针灸完成后,应注意保持针眼部位的清洁,避免感染。同时,针灸后可能出现轻微的酸胀感,这是正常现象,一般会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4. 注意饮食...

  • 扎针灸是一项传统疗法,但实施时需谨慎遵循一系列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首先,针灸前确保身体清洁,穿着宽松衣物以便暴露穴位,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对于老年人,针灸时应卧位,穴位选择少,手法轻柔,且需密切观察,如有不适需立即停止。对于孕妇,针灸需特别小心,避免刺激合谷、三阴交等可能引发...

  • 1. 针灸时,对于过度饥饿、疲劳或精神紧张的人群,应避免针刺。体质虚弱者,在针刺时应减少刺激强度,并尽可能采取卧位姿势。2. 孕妇在怀孕前三个月,下腹部应避免针刺。怀孕三个月后,上腹部、腰骶部以及能刺激子宫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也不宜针刺。月经期间,除非月经周期异常需要调节...

  • 首先,针灸结束后一小时内应避免接触水源,数小时后视情况可洗澡。若治疗刺激性强或皮肤有破损,则完全不可碰水或洗澡,以防感染。其次,针灸后一段时间内需注重保暖,避免针刺部位受凉,以保持治疗效果的持续性。此外,针灸后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因大量出汗可能促使细菌在针孔周围滋生,增加感染风险。若...

  • 您好! 病理分析: 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