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中有那几部是2人或以上合著的

1/《圣济总录》(公元 1117 年)宋.太医院编。二百卷。分 66 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阐述病因病理,详述治法方药,是北宋时期搜方较多的医学全书。

2/《针灸大成》明·杨继洲著 后中十八届陈永诸谨制。

3/《雷公炮炙论》(公元 588 年)刘宋,雷斅着。三卷。是论述药物加工制作的专书。原书已佚,其内容散见于《证类本草》中,近人有辑本。南北朝·刘宋、雷学.

4/《新修本草》(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作者:苏敬等20余人编写 朝代:唐 年份:公元659年.

5/《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6/《达摩洗髓易筋经》作者:项杨惠吴德华张鉴若曹江 朝代:? 年份:?

还有很多。因时间关系暂时介绍这几部著作。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2009-09-12
黄帝内经也是2009-09-12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9:32: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圣济总录》(公元 1117 年)宋.太医院编。二百卷。分 66 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阐述病因病理,详述治法方药,是北宋时期搜方较多的医学全书。2/《针灸大成》明·杨继洲著 后中十八届陈永诸谨制。3/《雷公炮炙论》(公元 588 年)刘宋,雷斅着。三卷。是论述药物加工制作的专书。原书...

  • 一、《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医学之祖。它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涵盖了中医的基本理论、经络学说、脏腑功能、病因病机、诊 治等内容。这部古籍对于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有着重要意义。二、《伤寒论》《伤寒论》是由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主...

  • 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古籍中的经典之作,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这部典籍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原则。其中涉及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脉象诊断等理论,至今仍是中医临床的核心内容。2.《伤寒论》《伤寒论》由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

  • 二、《伤寒论》《伤寒论》是中医临床学的重要典籍,由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这部古籍主要论述了外感疾病的辨证施治,对外感风邪引起的疾病有详尽的论述和治疗方法。书中详细描述了疾病的传变规律,为后世中医临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三、《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也是中医典籍中的经典,其内容与《黄帝...

  • 、《内经知要》、《金匮要略》和《温热论》。这些书籍不仅记录了古代中医的理论和实践,而且对于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温病条变》探讨了温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方法;《景岳全书》则综合了多种医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类经》对《黄帝内经》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