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肝气郁结证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泄泻·肝气郁结证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泄泻·肝气郁结证的治疗 6.1 治法 6.2 方药治疗 6.3 针灸治疗 6.4 饮食疗法 6.4.1 推荐食材 6.4.2 推荐食疗方 7 关于泄泻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泄泻·肝气郁结证的穴位 2 治疗泄泻·肝气郁结证的方剂 3 治疗泄泻·肝气郁结证的中成药 4 泄泻·肝气郁结证相关药物 1 拼音 xiè xiè ·gān qì yù jié zhèng
2 英文参考 diarrhea with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泄泻·肝气郁结证(diarrhea with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1])又称肝郁泄泻[2]、七情泻(《景岳全书·泄泻》)。是指肝气郁结,以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舌淡红,脉弦等为常见症的泄泻证候[2]。
4 泄泻·肝气郁结证的症状 泄泻·肝气郁结证患者平时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发时泄泻肠鸣,腹痛攻窜,矢气频作,舌淡红,脉弦[3][4]。
5 证候分析 肝气郁滞,横逆侮脾:七情所伤,情绪紧张之时,气机不利,肝失条达,横逆侮脾,失其健运,故腹痛泄泻。肝失疏泄,故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红,脉弦,是为肝旺脾虚之象。[3][4]

6 泄泻·肝气郁结证的治疗 6.1 治法 泄泻·肝气郁结证治宜抑肝扶脾[3]。
泄泻·肝气郁结证治宜疏肝理气,健脾止泻[4]。
6.2 方药治疗 泄泻·肝气郁结证可用藿香正气散、七气汤、古萸连丸等方和中顺气[5]。
泄泻·肝气郁结证可用痛泻要方[备注]痛泻要方(《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白术、白芍、防风、炒陈皮为主方进行治疗。方中白术健脾补虚;白芍养血柔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升清止泻。[3]
6.3 针灸治疗 [6]
治法: 疏肝理气,健脾止泻。
选穴:以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穴和背俞穴为主。取脾俞、肝俞、中脘、天枢、期门、太冲、足三里、阳陵泉穴。
随证配穴:胸胁痞闷者,加内关。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肝俞、期门为俞募配穴,加肝之原穴太冲、胆之下合穴阳陵泉以疏泄肝郁之气,缓急止痛。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理气和胃,健脾止泻。
6.4 饮食疗法 6.4.1 推荐食材 泄泻·肝气郁结证患者建议食用香橼、佛手、荞麦、高粱米、白萝卜、柚子等[4]。
6.4.2 推荐食疗方 [4]
1.佛手粥(《百病饮食自疗》):佛手15g,苏梗15g,粳米30~60g。前两味水煎取汁,粳米淘净加水煮粥。待粥将熟时,兑入药汁共煮至熟,入白糖调味温服。早晚各一次。
2.柚皮粥(《常见病食疗食补大全》):鲜柚子皮1个,粳米60g,葱、盐、油各适量。将柚子皮放炭火上烧去棕黄色的表层并刮净,放入清水中浸泡1天,切块加水煮开,入粳米同煮作稀粥,加葱、盐、油调味服食。
3.香橼露(《本草纲目拾遗》):香橼500g,加水浸泡2小时,入蒸馏器内蒸2次,收集芳香蒸馏液。每服30mL,炖温服,日2次。
7 关于泄泻 泄泻(diarrhea[1][7])为病名[8]。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简称泄(《黄帝内经》)或泻[8],又称下利(汉唐时期)[3]。是指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前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3]。泄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3]。
西医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结肠过敏等消化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多属泄泻范畴[9][10]。
泄泻现常分为外感泄泻、内伤泄泻、久泻等进行辨治,详见泄泻条。
82022-10-31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06 11:54: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泄泻·肝气郁结证治宜疏肝理气,健脾止泻[4]。6.2 方药治疗 泄泻·肝气郁结证可用藿香正气散、七气汤、古萸连丸等方和中顺气[5]。泄泻·肝气郁结证可用痛泻要方[备注]痛泻要方(《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白术、白芍、防风、炒陈皮为主方进行治疗。方中白术健脾补虚;白芍养血柔肝;陈皮理气...

  • 肝气郁结为肝之疏泄不及,肝气抑郁;而肝气横逆则为疏泄太过,肝气过旺。所以,精神情志失调,前者为情志抑郁、多疑喜愁、闷闷欲哭,后者为性急易怒。总之,肝气郁结的基本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精神抑郁和气机失调两个方面。

  • 1.肝郁气滞证是指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疏泄不及而致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肝气郁结证,简称肝郁证。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本证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或妇女月经失调等表现为审证要点。 2.气属于阳,血属于阴,...

  • 主治肝郁气滞所致的胁肋疼痛或食少腹胀、经前痛经等症,主要用于治疗乙型肝炎、胸胁肋伤、术后粘连、经前期综合征等。服药期间忌生气,保持心情愉快舒畅,少吃些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肝胆湿热脾虚泄泻的情况忌服用此药物。临床上像一些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肝炎,肝硬化等,辩证为...

  • 肝气郁结之病理特点是肝之疏泄功能受到抑制,气机不得条达舒畅,其滞或在形躯,或在脏腑。因此,临床上以情绪抑郁、悒悒不乐,以及胁肋胀痛等气机郁滞之候为特征,且每当太息、嗳气之后略觉舒缓。肝气郁结的病理发展趋势为:其一,气滞血瘀。气有一息之不行,则血有一息之不行。肝气郁结,气机阻滞,...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