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阴阳

传统观念认为,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关系。它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本源,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君臣等,后来经过升华又延伸为韬略、阴阳五行、医学、数理、星相、占卜、哲学。

周易里的孔子所写的《易传》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壹体两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换,不可执一而定象。二者虽无定象,随道而变,上皆可为道,下亦可为器。道用无穷,处处有之,因用而论。用即出,阴阳即定,二者虽定,亦随时而变迁。

简而言之,阴阳是古人对世间万物运行富有辩证思维的概念性总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很好的诠释了这一哲理。

为人处世阴阳之道

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既不要过于张扬,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得势不饶人;也不要过于低调保守,不露圭角,唯唯诺诺。要善于协调阴阳,有机统一,审时度势。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概莫如是。明万历朝有两位名臣张居正和申时行,是万历中兴的肱骨之臣,在史书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两位下场和结局却也迥异。张居正是个杰出的大政治家、大改革家,辅佐年幼的皇帝,为了明朝的江山社稷真可谓殚精竭虑兢兢业业,最后面劳瘁于国事。但他死后被抄家清算,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而且险遭鞭尸,连家人都未幸免长子自尽,次子和三子被充军,何也?有人说这是普遍改革家的下场,也有人说这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但为何做为张居正的亲信及助手申时行却得以善终,并平稳的在张居正之后做了十年的内阁首辅?盖因张聪明绝顶,自信过度,不肯对事做必要的让步,以权势压人,对文人集团过于偏激而有失宽厚,严格监视文官,严重威胁他们的安全感,不能认识当时文官集团的两面性。而申懂得阴阳之道,他知道他所处的年代,朝廷的礼仪典章、法律、伦理道德等文官们所公认的理想是为阳,人们不可告人的私欲为阴。是人都有私心,有家庭亲族同学朋友,离不开社会这张网。文官集团虽为公仆,虽有道德理想及操守,实为社会主人,有他们身后庞大的关系网及私人诉求。做为首辅,应该利用个人声望和威信来协调阴阳,恰如其分处理各种矛盾,既让行政命令可以执行下去,又不会得罪太多人,引起抱团反扑;既要协调上下,也要兼顾内外,充当皇帝朝臣官僚体系的润滑剂,调剂阴阳。

如同现在职场,特别是管理人员,一个人再优秀,只会做事,不会谦让,不知道了解和照顾团队及环境需求,不会团结队友,就会造成队友越来越少,曲高和寡,事情做好了,称赞的人不多,诋毁的人增多。在沾沾自喜的时候,却不知道真正信服你的人并没有几个,很难做到一呼而百应。

任何事物有阴阳,阴阳并不绝对,阴可为阳,阳可为阴,可合而为一,既矛盾又统一,不可偏废,掌握其中精髓,才能无往不利。老祖宗智慧博大精深,阴阳之道可谓人生万事处理之根本!

���2022-07-22
mcxzy 阅读 26 次 更新于 2025-04-18 16:51: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君臣等,后来经过升华又延伸为韬略、阴阳五行、医学、数理、星相、占卜、哲学。周易里的孔子所写的《易传》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壹体两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换,不可执一而...

  • 阴阳观包括了整体与部分,运动与联系,对立与统一,变化与发展,循环与发展,矛盾的思想观点。阴阳观反映了内蕴于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有一位学者以阴阳观并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地表述了世间万物所服从的规律: 阴阳和则生;阴阳离则灭; 阴阳错则变;阴阳平则佳; “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是由阴阳构成的。我们的...

  • 【答案】: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组织,既是有机联系的,又都可以根据其所在部位、功能特点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部分。如以人体内外而言,则体表为阳,体内为阴;以内脏而言,则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以气血而言,则气为阳,血为阴;五脏中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脾为阴...

  • 《黄帝内经》这本医书中说到了“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医理论的经典之作。在其中,它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自身等各个方面的关系,提出了阴阳五行的理论体系,用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这句话...

  • 人有阴阳,即为血气,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作,它详细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结构、疾病的发生机理以及治疗原则。在《黄帝内经》中,阴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被用来描述宇宙和生命的基本原理。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维持着宇宙的平衡和生命的健康。人有阴阳,指...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